熱門紀事
尊道德貴
道教的的生命觀
道教是 “重人貴生”的宗教,其論涉“生命”的義理極為豐富多彩,是道教學中最具有社會價值的理論成就,是人類“生命學”園地的奇葩。從道祖老子著《道德經》,揭示宇宙生存論及長生久視之道,爾後歷代道教祖師,皆宗仰而闡發之,成就了道教“重人貴生”的理論與實踐方法的生命學體系,或曰養生文化。代代傳承發揚,成為有東方智慧之光的優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涵。
一、道教如何認識生命,亦即何謂生命?
這裡所說的“生命”,不是泛指一切生物體,而僅指人體生命。據我所知,歷來“對生命”
的解釋,有著不少說法。如:具有肉體、精神、靈魂三大要素,謂為生命;神識與先天之氣的合
一,謂為生命;形神相依相守的和諧合一,謂為生命;有徑謂“性命”即生命;有謂生機與形體俱
具為生命。道教對人體生命的解釋,也有很精彩的論述。如吳筠《元氣論》認為真精、元神、元
氣不離身形,謂為生命;《太上老君內觀經》認為,“氣來人身謂之生”,“從道受生謂之命”,即
氣為生機之源,氣人形體,從道受生,謂為生命;《太平經·令人壽平治法》認為,精、氣、神
三者相與共於一體,是謂生命,更說神乘氣行,精居其中,三者相助共功為治於一體,是謂生命。
我以為道教強調以氣為本,精、氣、神三者和諧於一體的“生命說”(或謂生命三義論),還是富有
哲理和比較貼切的,也是同道教的養生文化緊密關聯一致的。這是道教生命觀的特徵之一。
尊道德貴
道教代表著中華文化
道教代表著中華文化
道教是以先秦道家為思想淵源,吸收、融合其他理論和修持方法,而逐漸形成的中華民族本土的國教,歷代尊賢聖人所留下豐富道教文化歷史等 吾今提倡世人 除濟世慈善外 多了解 自身民族文化 !
道教歷經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曾對古代的政治、心理學、經濟、哲學、文學、天文、歷算、醫學、科學、地理、物理、化學,以及民俗、藝術等產生過廣泛的影響,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之一。
凡言中華文化中的哲學思想,雖皆相提三家道、儒、釋三家之學為其主流,而非一言而著述近今撰作,有關道教文化,於老子、列子、莊子等諸子百家書籍中融合而之,吾長年一直提倡正統道教全貌,近年因媒體錯誤報導,影響百姓一直深引為憾,望有生之年能振興道教,給下一代了解民族從何而來。
中華道教太一宗四十七代大宗師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