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無國界 傳道無國界 登天梯 Related Articles 傳道無國界 傳道無國界 登天梯 太一宗全球資訊網 - 2019-10-21 0 閱讀更多 傳道無國界 傳道無國界 登天梯 admin - 2019-04-27 0 閱讀更多 Share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WhatsApp 奏職授籙 登天梯(四) 奏職授籙 登天梯 By 太一宗全球資訊網 2019-10-21 Views448 Comments0 More on this topic 前一篇文章傳道無國界 登天梯下一篇文章道教神系一覽便知 怎分? Comments 熱門紀事 尊道德貴 何謂五路財神:五方財神真君介紹 admin - 2019-05-08 0 五方財神真君: 東方財神青閬真君 北方財神玄濮真君 中方財神黃譫真君為文財神 西方財神金甯真君 南方財神朱嶔真君為武財神 均是鎮守金銀財帛,司管人間五方庫財幣帛、珍物寶貨、交易買賣、商賈利祿,田產宅第,富貴榮顯等,數千年來百姓奉祀不輟,士農工商等百業無不祈求富裕豐盈。 惟有德者有得之,行善者多獲之,天神昭鑒,絲毫無誤,望信士祈財之際,當思己過,積善去惡,至誠悔思,則必獲天佑所求皆遂,富貴如意。 五方財神真君源流史 五方財神真君歷史淵源甚為悠久,遠溯至四千餘年前中華民族開國始祖軒轅黃帝之世,黃帝襲神農之後又多創治,天下待理,時諸侯蚩尤不順帝命,興亂為害,殘戮生靈,黃帝克敵不勝,卻履戰履敗,經年鋒火燎民,民生困頓,貨財缺絀(其時錢財稱為貨)黃帝乃精思告天,三天三夜,西王母感帝之誠,令九天玄女下降,授黃帝兵法之要及克敵之訣,並語帝曰:「冀州首山蘊藏五金,取之可濟天下。」又授帝紫微玉皇道君招財鎮寶妙籙,黃帝得而受之,前往首山,首山中有神人五人鎮守之。 此五神人降於黃帝辨乎方位之始,時己未年六月十五日黃帝以土德王,中央黃氣之精結孕凝真,化一神人姓黃諱譫,頭戴黃輝晨冠,穿黃文之裘,玉黃鳳章手執五色之節,領黃甲之兵數眾,降於首山之中; 丙寅年歲在一月十六日黃帝得奢龍辨乎東方,東方青氣之精結孕凝真,化一神人姓青諱閬,頭戴青元玉冠,穿飛青之衣,青碧雲章,手執三色之節,領青甲之兵數眾,降於首山之東; 庚午歲五月十九日黃帝得祝融辨乎南方,南方赤氣之精結孕凝真,化一神人,姓朱諱嶔,頭戴朱陽華冠 穿赤錦之衣,丹霞鳳章,執七色之節,領朱甲之兵數眾,降於首山之南; 歲在癸酉年八月二十三日黃帝得火封辨乎西方,西方金氣之精結孕凝真,化一神人姓金諱甯,頭戴白精燦華寶冠,穿白錦之衣,明光鳳章,手執四色之節,領金甲之兵數眾,降於首山之西; 丙子年十一月九日黃帝得后土辨乎北方,北方黑氣之精結孕凝真,化一神人姓玄諱濮,頭戴玄精寶冠,穿皂文之衣,玄輝鳳章,執六色之節,領黑甲之兵數眾降於首山之北。 五神人據首山五方而守護其金,聞黃帝為蒼生取金冶煉以利天下,啟封山城金道,帝於山下鑄金冶器,克勝蚩尤之後,平定天下,賑濟民需,十方諸侯崇威戴德,咸尊軒轅為天子。 地皇元年正月上寅日,黃帝齋醮於首山,緣五神人施濟天下有功,敕封為五方財神真君,東方財神青閬真君,西方財神金甯真君,南方財神朱嶔真君,北方財神玄濮真君, 中方財神黃譫真君等五真君封號,供萬世崇祀,並授五真君「紫微玉皇道君招財鎮寶妙籙」,老君曰:「紫微玉皇道君招財鎮寶者蓋東海青童君之秘訣也,靈文隱秘,凡無所觀,昔黃帝於太白山親承西王母玄女奉受,乃獲富貴而登仙,有玉斧仙人流傳於世,自無宿福不可聞見。斯文寶籙招金召銀,錢帛日增,五穀充盈,奴僕保宜,田蠺倍收,商賈有利,買賣倍還,財去復來,保護家門,賊寇無傷,慈心信向,奉受修行,家門富貴,福蔭後胤。」 閱讀更多 尊道德貴 消災解厄運 運勢起起伏伏? admin - 2019-05-07 0 在人類文明開始 便記載一些 人類的運途 流年 運勢 等等 每個人 從一歲出生 每一年的都不同 有的早夭折 有的意外夭折 甚至意外連連 今天要談的是 怎樣的人能平安? 一’家庭或家族 有信仰者 五代同堂比比皆是 但您可以注意一點 此家族必是 信仰虔誠 祖上積德! 二’時代的變遷 從農業時代 進入到資訊時代 現今社會 速時文化... 閱讀更多 尊道德貴 道家變道教的過程 太一宗全球資訊網 - 2019-09-08 0 道家變道教的過程 (一)中國上古文化一統於“道”。乃原始觀察自然的基本科學,與信仰天人一貫的道教哲學的混合時期。約當公元前四、五千年,中國上古史所稱的三皇五帝,以至黃帝軒轅氏的階段,為道教學術思想之遠古淵源所本。 (二)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開始發達,從此建立民族文化具體的規模;而以政治教化互為體用,是君道師道合一不分的時期。約當公元前二千二、三百年開始,即唐堯、虞舜、夏禹三代,為道教學術思想的胚胎階段。 (三) 道、儒本不分家,天人、鬼神等宗教哲學思想萌芽的時期。約當公元前一千七、八百年開始,白商湯至西周間,為道教學術思想的充實階段。 (四) 道、儒漸次分家,諸子百家的學說門庭分立,正逢東周的春秋、戰國時期。約當公元前七百餘年開始,是儒家思想與道家各立門戶,後世道教與道家學術思想開始分野的階段。 (五)諸子百家學術思想從繁入簡,分而又合。神仙方士思想(方士意指道士前身)乘時興起,配合順天應人的天人信仰,帝王政權與天命攸關的思想大為鼎盛時期。約當公元前二百餘年開始,自秦、漢以至漢末、三國期間,為道教學術思想的孕育階段。 (六)漢末、魏、晉時期,道士學術與道教宗教思想合併,約當公元一百餘年開始,為道教的成熟時期。(現今有道教人士稱道教自創於漢代張家天師昧之史實) (七)南北朝時期,因佛教的輸入,促使中華民族文化的自覺,遂欲建立自己的宗教,藉以抗拒外來的文化思想,約當公元二百年開始,為促成道教的成長時期。 (八)唐代開國,正式宣布道教為李唐時代的國教,約當公元六百年間開始,是為道教的擴張時期。 (九)宋代以後,歷元、明、清三朝,約當公元九百年間開始,為道教的演變時期。 (十)二十一世紀的現在,道教實已衰落之極,五百年而有王者興,道教前途命運的興衰,將視中國文化道、儒、釋的三大主流是否真正合一,以及東西方文化的融會貫通情形而定。在未來的世紀中,道教或許能另外形成一光芒四射的人類宗教亦未可知,於此唯有期諸來推廣。 閱讀更多 裝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