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道德貴 紫霞山爬刀梯30道士受證 Related Articles 尊道德貴 道教教主太上老君所寫(道德經) 太一宗全球資訊網 - 2022-08-06 0 《道德經》是太上老君(老子)的代表作品,它是一部思想深刻、內容豐富的哲學作品,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全書共五千多字,記載了老子的思想,體現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和核心,所以道教稱為《老君》道家稱《老子》、《道德五千言》、《道德真經》、《老子五千文》《老君五千文》。這部作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道經》,有37章,第二個部分是《德經》,有44章,全書總計81章。文字簡約精煉,內涵深刻博廣,以「道」和「德」為核心,集中體現了老子的宇宙觀、政治主張、治國理念、道德觀念、行為原則等。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僅次於《聖經》,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道教經典 也代表著中華文化潮流。 《道德經》的碑石 太上老君的《道經》第一章以「道可道,非常道」開篇,第37章以「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結尾,主要論述了「道」的基本內涵。下篇《德經》第38章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開始,第81章以「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結束全文,主要闡述了「德」的基本內涵,反映了老子的人生觀、價值觀。具體內容涉及宇宙學、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歷史、文學、美學等多方面。「道」與「德」既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繫。「道生之,德畜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老子尊「道」為至高地位,「德」是「道」的最高體現,在「尊道」的同時也「貴德」,「道」與「德」一起,共同構成《道德經》的核心內容。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君》乙本片斷 「道」具有多方面的意思,「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在這裏「道」是宇宙、自然;「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在這裏「道」指的是一個人的行為方式。「道生之,德畜之」,在這裏「德」是用來承載萬物的基礎,「德」多指自我修養和為人處世的方法,如「含德之厚,比於赤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太上老君(老子)在書中指出,世間有一個獨立存在、無邊無際、永恒不息,「可以為天地母」的事物,老子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把它命名為「道」,把萬物變化的客觀規律總結成一個「道」字。他指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意是:人要遵法於所居的大地,大地要遵法於頂上的天,天要遵法於運行的法則「道」,道遵法於大自然的法則。老子認為,道雖然孕育萬物,卻「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意思是說不把萬物據為己有,不居功自傲,不去控制和主宰萬物,「道法自然」就是讓萬事萬物按照各自的本性自然而然去發展。 《道德經》句式整齊,朗朗上口,每一章就像一首古體詩。它語言精闢、文辭優美、邏輯嚴密、意象宏大,採用押韻、對偶、排比、比喻、設問、反問、頂真等修辭方式,使得語言形象生動,感染力豐富,富含深刻哲理,充滿了思辨的智慧,邏輯推理層層深入,結構嚴謹,邏輯嚴密,更好地反映出事物間的有機聯繫,遨遊在宇宙間探討宇宙起源、事物運行規律,為世人講述如何「道法自然」「無為而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道德經》中很多內容已成為成語、格言,流傳千古,如「上善若水」、「天長地久」、「安居樂業」、「大器晚成」、「和光同塵」、「自知之明」等。 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玄奘大師就將《道德經》譯成梵文,傳入印度以及南亞各國,從此開始走向世界,被翻譯成為日語、法文、拉丁文、德文、英文等多種語言。現存《道德經》各種語言的譯本作品一共有一千多種,目前每年還有一兩種新的翻譯版本問世。《道德經》的德文譯本有82種,研究老子思想的專著達七百多種。 《道德經》不僅影響了兩千多年的中國思想史,而且對世界哲學史乃至思想史的發展也影響深遠。俄國哲學家列夫‧托爾斯泰說:「我非常敬仰老子和孔子,但是老子卻給我帶來了非常巨大的影響。」美國科學家威爾杜蘭在《世界文明歷史》寫道:「或許除了《道德經》外,我們要將焚毀所有的書籍,而在《道德經》中尋得智慧的摘要。」 閱讀更多 尊道德貴 道教篇(問)第一集 太一宗全球資訊網 - 2022-04-25 0 道教篇(問)第一集 天空之中為什麼會有日月星辰? 大地上為什麼會有山川湖泊? 天為什麼能落雨落雪、冷暖交替? 地上的植物為什麼能春季開花、秋季結實? 風雲雷電出自何方? 白天黑夜是怎麼回事? 人從哪裡來? 又到哪裡去? 為什麼死了的人會在活人的夢中出現? 天地使人在它的懷抱中能夠一代代的繁衍生息,為什麼又將災難不停地降臨到人的頭上? 從伏羲神農軒轅時期的先民 為何尋求生存繁衍的同時,始終面對著無數的不解之謎。 茫茫浩大的宇宙,斗轉星移,日月變換....日復一日 先民用困惑、好奇的眼光望著天、望著地,望著自己周圍的一切,經過了一代又一代的思索,終於,他們找到了心中那無數個“為什麼”的答案,這個答案就是我們的神。也是道教起頭根源! 華人民族以日月星辰是神,風雲雷電是神,山川河海是神 天地萬物皆有神主宰! 五千年的變化之中 江河東流、春花秋實、落雨落雪、冷暖交替... 沒有一樣不是神所主宰。 道教諸神,以巨大的威力,操縱著自然界的一切,“神,引出萬物者也”沒有神,也就沒有萬物。... 真要給個解釋 當我們的祖先將這些原本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歸結於(神),用這樣一種原始思維方式去審視、解釋自己所能看到的一切的時候,伴隨著他們對宇宙萬物的解釋而誕生了一種解釋。 他們想像雷神住在雷澤之中; 掌管春天的神名叫「句芒」; 北方的海神名叫「禺強」,耳朵上掛著兩條青蛇,腳上也踩著兩條青蛇; 水中的神叫作「水伯」,長著人的面孔,有八頭、八腳、八尾; 山中的神名叫「山精」,長相像人,身高僅有三、四尺,只有一隻腳,晝伏夜出。 遠古的先民生活經驗和智力水準找出來的神,在各自所具有的領域里發揮著威力和作用 皆天有關。 不過,在遠古時候百姓心目中,每個神都是皆有依據,遠古百姓所求與現代百姓不同 基礎還是以心裡平和與出入平安... 閱讀更多 Share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WhatsApp 紫霞山爬刀梯30道士受證 大羅真宰府連兩日舉辦法會 大宗師黃史演法 為台灣祈福 2018年六月十一日 媒體報導 紫霞山爬刀梯30道士受證 Related By admin 2019-05-07 Views711 Comments0 More on this topic 前一篇文章道教代表著中華文化下一篇文章何謂五路財神:五方財神真君介紹 Comments 熱門紀事 尊道德貴 道教神明介紹:【武財神】 admin - 2019-05-07 0 ⛩道教神明介紹:【武財神】 ⛩ 財神之考多而雜,通常以增福財神為文財神,玄壇元帥趙公明為武財神, 玄壇元帥又稱趙玄壇、玄壇爺、銀主公,民間咸信其富有,以武財神祀之。 趙公明於方志中亦作趙光明,有謂唐朝嘉其忠勇,諡贈元帥封號, 又謂其長於蓄財,積成巨富。道教典籍亦載趙公明自秦代隱於山中,精修道術, 信眾尊為趙元帥,俗傳趙公明因畏寒,故又稱寒丹爺,於上元節夜遊巡境, 民眾大燃鞭炮,係為其暖身。 閱讀更多 養生之典 廣成子養生之要 太一宗全球資訊網 - 2019-11-05 0 廣成子,黃帝時期汝州(現河南汝州)人,住臨汝鎮崆峒山上。為道家創始人,位居道教“十二金仙”之首。傳說廣成子活了1200歲後升天,在崆峒山留下了兩個升天時的大腳印。一說廣成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太上老君開天經》:“黃帝之時,老君下為師,號曰廣成子。二說“道”的化身曾三次降於人間,分為黃帝時期的廣成子、西周時期的老子、東漢時期的張道陵。消自陰陽,作《道戒經》、《道德經》。黃帝以來,始有君臣父子,尊卑以別,貴賤有殊。” 《莊子在宥》雲:黃帝聞廣成子在空同之上,故往見之,問以至道之要。 《神仙傳》是這樣介紹廣成子的:廣成子是古代的一位神仙,住在汝州西南崆峒山的一個石洞裡。黃帝聽說後曾專程去拜訪他,向他請教修煉道術的要訣。廣成子對黃帝說,“你所治理的天下,候鳥不到遷徙的季節就飛走,草木還沒黃就凋落了,我和你這樣的人有什麼好談呢?”黃帝回去後三個月不理朝政,什麼事都不干,然後又去見廣成子,很恭敬的跪著走到廣成子麵前,再三叩拜求教修身的方法。廣成子回答說:“修道所達到最高境界就是心中一片空漠,即看不見什麼,也聽不見什麼。凝神靜修,你的肉體必然就會十分潔淨,你的心神也會非常清爽。不使你的身體勞頓,不使你的精神分散,你就可以長生。注重內心的修養,排除外界的干擾,知道過多的俗事會敗壞你的真性。我能牢牢的專注於養性,永遠心境平和清淨無為,所以活了一千二百歲,而形體上沒有一點衰老的跡象。得到我道術的可以成為君王,失去我道術的只能成為凡俗之輩。我的道將把你引向無窮之門,遊於無極的原野,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凡人都將死去,而得我道的人卻會長存於天地之間”。 廣成子乃太上老君所化 道書中太上老君八十一化中記載 閱讀更多 傳道無國界 傳道無國界 登天梯 太一宗全球資訊網 - 2019-10-21 0 閱讀更多 裝載更多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