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聞天下
宗壇活動
道統傳承
初入道門
宗壇教義
宗規戒律
何謂奏職
代代相傳
金科仙譜
處處是道
崇尚道教
濟世渡人
天涯傳道
道教文化
正統道教
民間道教
經典傳世
養生之道
道教經書
宗廟聖地
雲台山大羅金仙府
紫霞山大羅真宰府
崆峒山大羅天仙府
神職查詢
靈乩大師
啟靈大師
法師
大法師
首席大法師
高功大法師
高功首席大法師
撤銷神職公告
道教實踐研究院
簽到
歡迎!
登錄到您的帳戶
您的用戶名
您的密碼
忘記密碼了嗎?
找回密碼
找回密碼
您的電子郵件
搜索
道聞天下
宗壇活動
道統傳承
初入道門
宗壇教義
宗規戒律
何謂奏職
代代相傳
金科仙譜
處處是道
崇尚道教
濟世渡人
天涯傳道
道教文化
正統道教
民間道教
經典傳世
養生之道
道教經書
宗廟聖地
雲台山大羅金仙府
紫霞山大羅真宰府
崆峒山大羅天仙府
神職查詢
靈乩大師
啟靈大師
法師
大法師
首席大法師
高功大法師
高功首席大法師
撤銷神職公告
道教實踐研究院
Search
道聞天下
宗壇活動
道統傳承
初入道門
宗壇教義
宗規戒律
何謂奏職
代代相傳
金科仙譜
處處是道
崇尚道教
濟世渡人
天涯傳道
道教文化
正統道教
民間道教
經典傳世
養生之道
道教經書
宗廟聖地
雲台山大羅金仙府
紫霞山大羅真宰府
崆峒山大羅天仙府
神職查詢
靈乩大師
啟靈大師
法師
大法師
首席大法師
高功大法師
高功首席大法師
撤銷神職公告
道教實踐研究院
Search
Editor in Chief
太一宗全球資訊網
Main interests:
Marine Biology, Ocean Exploration, Rain Forests, Global Warming
More About Nick
Author Articles
尊道德貴
道教教主太上老君所寫(道德經)
太一宗全球資訊網
-
2022-08-06
0
《道德經》是太上老君(老子)的代表作品,它是一部思想深刻、內容豐富的哲學作品,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全書共五千多字,記載了老子的思想,體現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和核心,所以道教稱為《老君》道家稱《老子》、《道德五千言》、《道德真經》、《老子五千文》《老君五千文》。這部作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道經》,有37章,第二個部分是《德經》,有44章,全書總計81章。文字簡約精煉,內涵深刻博廣,以「道」和「德」為核心,集中體現了老子的宇宙觀、政治主張、治國理念、道德觀念、行為原則等。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僅次於《聖經》,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道教經典 也代表著中華文化潮流。 《道德經》的碑石 太上老君的《道經》第一章以「道可道,非常道」開篇,第37章以「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結尾,主要論述了「道」的基本內涵。下篇《德經》第38章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開始,第81章以「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結束全文,主要闡述了「德」的基本內涵,反映了老子的人生觀、價值觀。具體內容涉及宇宙學、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歷史、文學、美學等多方面。「道」與「德」既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繫。「道生之,德畜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老子尊「道」為至高地位,「德」是「道」的最高體現,在「尊道」的同時也「貴德」,「道」與「德」一起,共同構成《道德經》的核心內容。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君》乙本片斷 「道」具有多方面的意思,「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在這裏「道」是宇宙、自然;「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在這裏「道」指的是一個人的行為方式。「道生之,德畜之」,在這裏「德」是用來承載萬物的基礎,「德」多指自我修養和為人處世的方法,如「含德之厚,比於赤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太上老君(老子)在書中指出,世間有一個獨立存在、無邊無際、永恒不息,「可以為天地母」的事物,老子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把它命名為「道」,把萬物變化的客觀規律總結成一個「道」字。他指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意是:人要遵法於所居的大地,大地要遵法於頂上的天,天要遵法於運行的法則「道」,道遵法於大自然的法則。老子認為,道雖然孕育萬物,卻「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意思是說不把萬物據為己有,不居功自傲,不去控制和主宰萬物,「道法自然」就是讓萬事萬物按照各自的本性自然而然去發展。 《道德經》句式整齊,朗朗上口,每一章就像一首古體詩。它語言精闢、文辭優美、邏輯嚴密、意象宏大,採用押韻、對偶、排比、比喻、設問、反問、頂真等修辭方式,使得語言形象生動,感染力豐富,富含深刻哲理,充滿了思辨的智慧,邏輯推理層層深入,結構嚴謹,邏輯嚴密,更好地反映出事物間的有機聯繫,遨遊在宇宙間探討宇宙起源、事物運行規律,為世人講述如何「道法自然」「無為而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道德經》中很多內容已成為成語、格言,流傳千古,如「上善若水」、「天長地久」、「安居樂業」、「大器晚成」、「和光同塵」、「自知之明」等。 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玄奘大師就將《道德經》譯成梵文,傳入印度以及南亞各國,從此開始走向世界,被翻譯成為日語、法文、拉丁文、德文、英文等多種語言。現存《道德經》各種語言的譯本作品一共有一千多種,目前每年還有一兩種新的翻譯版本問世。《道德經》的德文譯本有82種,研究老子思想的專著達七百多種。 《道德經》不僅影響了兩千多年的中國思想史,而且對世界哲學史乃至思想史的發展也影響深遠。俄國哲學家列夫‧托爾斯泰說:「我非常敬仰老子和孔子,但是老子卻給我帶來了非常巨大的影響。」美國科學家威爾杜蘭在《世界文明歷史》寫道:「或許除了《道德經》外,我們要將焚毀所有的書籍,而在《道德經》中尋得智慧的摘要。」
閱讀更多
宗壇活動
九皇除瘟佑民消災植福暨嗣熊太一大真人府三年圓醮大法會
太一宗全球資訊網
-
2022-05-23
0
九皇除瘟佑民消災植福暨嗣熊太一大真人府三年圓醮大法會 敬啟者: 本府嗣熊太一真人府聖誕建廟三年圓滿 ,爰舉行「九皇除瘟佑民消災植福暨嗣熊太一大真人府三年圓醮大法會」。 祈求風雨調順,百姓平安 和泰安和,士農工商 百業榮昌。 時間--- 國 一一一年六月十八日 上午八點半 開始起壇 農 壬寅年五月二十日 一、宗旨 道教乃中華民族遞衍數千年之宗教,其教義即以護國安民為首務,齋科醮儀亦以濟世利人為目的,歷世以來,帝王臣民為征軍護戎或招安撫亂、祈雨解旱、祈晴解潦、洪水之災、蟲蝗之害、人禽瘟戾,疾疫流染,或時氣失序,地震火風為患等等天災人禍,每每崇修祈天之儀,以禳災解厄,護安天下。 本府承道教傳統精神,爰聯合各界及各道廟團體,隆勝舉行,「九皇護國佑民消災植福暨嗣熊太一大真人府三年圓醮大法會」恭祈 瘟疫消除災難熄禍 百姓和樂 四時調順 年運興隆 。 本法會舉辦項目: 壹.紀念嗣熊大真人飛昇三週年紀念 。 貳.啟建嗣熊太一大真人府圓醮大法會。 參. 黃宗師 施行 除瘟消災科儀 護佑台灣百姓 病災不纏 平安賜福 肆.中午十一點十五分 舉行恭祝赤蒼子大真人得道飛昇典禮 敬祝 道安 中華道教太一宗嗣熊四十八代宗師 黃 炎 中華道教太一宗嗣熊四十八代副宗師 ...
閱讀更多
宗壇活動
2022 壬寅年道士法師課程班 更改 上課地點
太一宗全球資訊網
-
2022-05-23
0
上課為期十五週 本院週日班為每個星期日 早上9:00至下午4:30 註冊時間: 五月二十九日 (早上9:00至17:30 報到,繳費,領書,填表) 本院上課地點:新北市鶯歌區中正一路303巷1號 鶯歌孫臏廟教室 孫臏廟聯絡電話:02-26734029
閱讀更多
尊道德貴
道教篇(問)第一集
太一宗全球資訊網
-
2022-04-25
0
道教篇(問)第一集 天空之中為什麼會有日月星辰? 大地上為什麼會有山川湖泊? 天為什麼能落雨落雪、冷暖交替? 地上的植物為什麼能春季開花、秋季結實? 風雲雷電出自何方? 白天黑夜是怎麼回事? 人從哪裡來? 又到哪裡去? 為什麼死了的人會在活人的夢中出現? 天地使人在它的懷抱中能夠一代代的繁衍生息,為什麼又將災難不停地降臨到人的頭上? 從伏羲神農軒轅時期的先民 為何尋求生存繁衍的同時,始終面對著無數的不解之謎。 茫茫浩大的宇宙,斗轉星移,日月變換....日復一日 先民用困惑、好奇的眼光望著天、望著地,望著自己周圍的一切,經過了一代又一代的思索,終於,他們找到了心中那無數個“為什麼”的答案,這個答案就是我們的神。也是道教起頭根源! 華人民族以日月星辰是神,風雲雷電是神,山川河海是神 天地萬物皆有神主宰! 五千年的變化之中 江河東流、春花秋實、落雨落雪、冷暖交替... 沒有一樣不是神所主宰。 道教諸神,以巨大的威力,操縱著自然界的一切,“神,引出萬物者也”沒有神,也就沒有萬物。... 真要給個解釋 當我們的祖先將這些原本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歸結於(神),用這樣一種原始思維方式去審視、解釋自己所能看到的一切的時候,伴隨著他們對宇宙萬物的解釋而誕生了一種解釋。 他們想像雷神住在雷澤之中; 掌管春天的神名叫「句芒」; 北方的海神名叫「禺強」,耳朵上掛著兩條青蛇,腳上也踩著兩條青蛇; 水中的神叫作「水伯」,長著人的面孔,有八頭、八腳、八尾; 山中的神名叫「山精」,長相像人,身高僅有三、四尺,只有一隻腳,晝伏夜出。 遠古的先民生活經驗和智力水準找出來的神,在各自所具有的領域里發揮著威力和作用 皆天有關。 不過,在遠古時候百姓心目中,每個神都是皆有依據,遠古百姓所求與現代百姓不同 基礎還是以心裡平和與出入平安...
閱讀更多
尊道德貴
道教聖地雲台山
太一宗全球資訊網
-
2022-04-20
0
道教聖地雲台山 雲台山---太上老君授道太一的啟聖之地。 大道之祖太上老君,萬化之師,歷代以來,應時垂教,無世不出,周昭王二十七年,老君下降於四川雲台山演經說法,傳授太一大道,老君曰:「天常清,地常寧,皆太一之道也:::天有太一萬物生焉,人有太一五行用焉。」老君乃建立法度,弘法天下,創立太一宗,萬民悉化,咸歸太一之道,道德之風普揚。周昭王二十七年,下詔老君為太一宗第一代大宗師,黃史先生承太一宗第四十七代大宗師繼代掌教,民國六十五年丙辰歲創立道教雲台山,傳衍太一大道。 雲台山位於台北縣石碇鄉永定村皇帝殿東峰,其地理形勢,龍脈玄奇,星峰尊特,龍勢牽連,分枝長盛,夾從纏護,形止氣蓄,氣脈高湧而起,秀拔峻奇,應天之吉,堪為人間絕佳聖境。 雲台山自牌樓寬闊的柏油路婉延直上,沿途林木扶疏,鳥語花香,蒼翠蓊鬱的山陵,清澈滲涼的湧泉碧華如露,迴繞迂折的溪流潺潺淙淙,大羅金仙府儼然矗立在這渾然天成的聖景之中,廟貌巍峨,莊嚴肅穆,廟中供奉無極界元始天王,三清道祖,東王木公,西王金母,太極界玉皇大帝,三官大帝,五斗星君,以及地府司神太一救苦天尊,五嶽大帝等,有系統的呈現出天地之中完整的道教敬祀組織。 黃史大宗師承太上老君行教聖範,雲台山教風興行,輝映遠近,政軍首長,均曾相繼蒞臨參訪,或為國祈安為民祈福 ,並傳承四十八代宗師黃炎 持續度叫發展。 地勝而後境勝,理之必然者也,雲台山占山水之秀,浩氣凝佈。四方道侶慕道來歸,十方信士聞風來朝,實為修士鍊心養性之所,萬民朝聖祈福之庭。
閱讀更多
尊道德貴
道門拜師禮儀 (貳)
太一宗全球資訊網
-
2022-04-07
0
道門拜師禮儀 (貳) 壹般來說入道門弟子和記名弟子乃至學生區別: 弟子之中,第一個正式拜師的,稱為開山弟子,最後一個稱為關門弟子,這兩個一般都會公開宣佈! 所有正式拜師的弟子,都是入室弟子,記名弟子是沒有經過正式拜師的,比學生略微強一點的那種關係,最差的當然就是宗(門)生了。 那麼入室弟子,記名弟子在道門規矩裡面教的東西是有分別的,入室弟子,是什麼東西都可以教的,至於學到多少,那要看師父認可和自己孝敬和努力的情況來定。 在傳統道教中,有普法,經法,和秘法的區別,記名弟子是沒有資格學習秘法的。 宗(門)生就更別提了。 師徒長幼之間的關係和一些規矩。 書接上文。 話說徒弟拜師之後,正式成為入室弟子。 各宗派的入室弟子並不是說他 平時到屋子裡面學習 還有一些臨場的經驗。 這裡面有兩層含義,第一,就是跟師父的關係進了,登堂入室,更加親近。 第二,就是修學的時候,平時大家可以一起學習,但是在哪裡也好,平時學習的東西都是從搭壇,也就是基礎演練的方法,說白了就是基本流程,但是細節可能師父並不給講述,尤其有不是徒弟的成員在場的時候。 師傅會根據每個徒弟學習的程度 教授不一,徒弟也須達到一定程度 或者師父認可,師父會單獨將某些弟子叫到屋裡,放到以前,關上門,這個時候,師父會給徒弟講解一些宗內(門內)道法。 在者傳授心法也是一種要功,所謂心法,就是提高悟性的方法,這個是最後能應用到實際的最重要的因素,沒有內煉,一切法術都是空談,就算知道用法也是枉然。 各宗各派練法可能有異,但是本質意思也考能差不多(脫離不了五行)。 道門從內外種類雖多功伕道法道術等等,但是絕對不可能都練得過來,算命的功夫只要找適合自己的一兩種學習,達到精深的程度慢慢懂原理 一直往上進化本質。 現在很多道長從網路發表一些資料或道書,現在道門比較不那麼保守,很多東西網上傳社群等等,只能做資料收集 真的要懂 還是得師傅領著學。 如果話說回來,以為可以照著網上記載的東西自學成才,那是基本不可能的,因為首先一個沒有學過道法的沒有任何分辨能力,第二,即使法術是真的,它也有可能有些保留,或者細節沒有說清楚,你自己看理解上會有偏差 再來也不是一本書三五百元你就能會的 哪就不叫獨門道法了。 第三,即使你自己理解對了,學習中中出現問題,你不知道問誰。 還有就是它是不是傷身,或者怎麼練才不傷身你不知道,萬一受傷,要怎麼處理你一概不知,所以法術千萬不能自學 固中道理 有所為 有所不為。
閱讀更多
1
2
3
...
17
17的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