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 in Chief

太一宗全球資訊網

Main interests:

Marine Biology, Ocean Exploration, Rain Forests, Global Warming

More About Nick

Author Articles

道教篇(問)第一集

道教篇(問)第一集 天空之中為什麼會有日月星辰? 大地上為什麼會有山川湖泊? 天為什麼能落雨落雪、冷暖交替? 地上的植物為什麼能春季開花、秋季結實? 風雲雷電出自何方? 白天黑夜是怎麼回事? 人從哪裡來? 又到哪裡去? 為什麼死了的人會在活人的夢中出現? 天地使人在它的懷抱中能夠一代代的繁衍生息,為什麼又將災難不停地降臨到人的頭上? 從伏羲神農軒轅時期的先民 為何尋求生存繁衍的同時,始終面對著無數的不解之謎。 茫茫浩大的宇宙,斗轉星移,日月變換....日復一日 先民用困惑、好奇的眼光望著天、望著地,望著自己周圍的一切,經過了一代又一代的思索,終於,他們找到了心中那無數個“為什麼”的答案,這個答案就是我們的神。也是道教起頭根源! 華人民族以日月星辰是神,風雲雷電是神,山川河海是神 天地萬物皆有神主宰! 五千年的變化之中 江河東流、春花秋實、落雨落雪、冷暖交替... 沒有一樣不是神所主宰。 道教諸神,以巨大的威力,操縱著自然界的一切,“神,引出萬物者也”沒有神,也就沒有萬物。... 真要給個解釋 當我們的祖先將這些原本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歸結於(神),用這樣一種原始思維方式去審視、解釋自己所能看到的一切的時候,伴隨著他們對宇宙萬物的解釋而誕生了一種解釋。 他們想像雷神住在雷澤之中; 掌管春天的神名叫「句芒」; 北方的海神名叫「禺強」,耳朵上掛著兩條青蛇,腳上也踩著兩條青蛇; 水中的神叫作「水伯」,長著人的面孔,有八頭、八腳、八尾; 山中的神名叫「山精」,長相像人,身高僅有三、四尺,只有一隻腳,晝伏夜出。 遠古的先民生活經驗和智力水準找出來的神,在各自所具有的領域里發揮著威力和作用 皆天有關。 不過,在遠古時候百姓心目中,每個神都是皆有依據,遠古百姓所求與現代百姓不同 基礎還是以心裡平和與出入平安...

道教聖地雲台山

道教聖地雲台山     雲台山---太上老君授道太一的啟聖之地。 大道之祖太上老君,萬化之師,歷代以來,應時垂教,無世不出,周昭王二十七年,老君下降於四川雲台山演經說法,傳授太一大道,老君曰:「天常清,地常寧,皆太一之道也:::天有太一萬物生焉,人有太一五行用焉。」老君乃建立法度,弘法天下,創立太一宗,萬民悉化,咸歸太一之道,道德之風普揚。周昭王二十七年,下詔老君為太一宗第一代大宗師,黃史先生承太一宗第四十七代大宗師繼代掌教,民國六十五年丙辰歲創立道教雲台山,傳衍太一大道。     雲台山位於台北縣石碇鄉永定村皇帝殿東峰,其地理形勢,龍脈玄奇,星峰尊特,龍勢牽連,分枝長盛,夾從纏護,形止氣蓄,氣脈高湧而起,秀拔峻奇,應天之吉,堪為人間絕佳聖境。 雲台山自牌樓寬闊的柏油路婉延直上,沿途林木扶疏,鳥語花香,蒼翠蓊鬱的山陵,清澈滲涼的湧泉碧華如露,迴繞迂折的溪流潺潺淙淙,大羅金仙府儼然矗立在這渾然天成的聖景之中,廟貌巍峨,莊嚴肅穆,廟中供奉無極界元始天王,三清道祖,東王木公,西王金母,太極界玉皇大帝,三官大帝,五斗星君,以及地府司神太一救苦天尊,五嶽大帝等,有系統的呈現出天地之中完整的道教敬祀組織。 黃史大宗師承太上老君行教聖範,雲台山教風興行,輝映遠近,政軍首長,均曾相繼蒞臨參訪,或為國祈安為民祈福 ,並傳承四十八代宗師黃炎 持續度叫發展。 地勝而後境勝,理之必然者也,雲台山占山水之秀,浩氣凝佈。四方道侶慕道來歸,十方信士聞風來朝,實為修士鍊心養性之所,萬民朝聖祈福之庭。

道門拜師禮儀 (貳)

道門拜師禮儀 (貳) 壹般來說入道門弟子和記名弟子乃至學生區別: 弟子之中,第一個正式拜師的,稱為開山弟子,最後一個稱為關門弟子,這兩個一般都會公開宣佈! 所有正式拜師的弟子,都是入室弟子,記名弟子是沒有經過正式拜師的,比學生略微強一點的那種關係,最差的當然就是宗(門)生了。 那麼入室弟子,記名弟子在道門規矩裡面教的東西是有分別的,入室弟子,是什麼東西都可以教的,至於學到多少,那要看師父認可和自己孝敬和努力的情況來定。 在傳統道教中,有普法,經法,和秘法的區別,記名弟子是沒有資格學習秘法的。 宗(門)生就更別提了。 師徒長幼之間的關係和一些規矩。 書接上文。 話說徒弟拜師之後,正式成為入室弟子。 各宗派的入室弟子並不是說他 平時到屋子裡面學習 還有一些臨場的經驗。 這裡面有兩層含義,第一,就是跟師父的關係進了,登堂入室,更加親近。 第二,就是修學的時候,平時大家可以一起學習,但是在哪裡也好,平時學習的東西都是從搭壇,也就是基礎演練的方法,說白了就是基本流程,但是細節可能師父並不給講述,尤其有不是徒弟的成員在場的時候。 師傅會根據每個徒弟學習的程度 教授不一,徒弟也須達到一定程度 或者師父認可,師父會單獨將某些弟子叫到屋裡,放到以前,關上門,這個時候,師父會給徒弟講解一些宗內(門內)道法。 在者傳授心法也是一種要功,所謂心法,就是提高悟性的方法,這個是最後能應用到實際的最重要的因素,沒有內煉,一切法術都是空談,就算知道用法也是枉然。 各宗各派練法可能有異,但是本質意思也考能差不多(脫離不了五行)。 道門從內外種類雖多功伕道法道術等等,但是絕對不可能都練得過來,算命的功夫只要找適合自己的一兩種學習,達到精深的程度慢慢懂原理 一直往上進化本質。 現在很多道長從網路發表一些資料或道書,現在道門比較不那麼保守,很多東西網上傳社群等等,只能做資料收集 真的要懂 還是得師傅領著學。 如果話說回來,以為可以照著網上記載的東西自學成才,那是基本不可能的,因為首先一個沒有學過道法的沒有任何分辨能力,第二,即使法術是真的,它也有可能有些保留,或者細節沒有說清楚,你自己看理解上會有偏差 再來也不是一本書三五百元你就能會的 哪就不叫獨門道法了。 第三,即使你自己理解對了,學習中中出現問題,你不知道問誰。 還有就是它是不是傷身,或者怎麼練才不傷身你不知道,萬一受傷,要怎麼處理你一概不知,所以法術千萬不能自學 固中道理 有所為 有所不為。    

道門拜師禮儀 (壹)

道門拜師禮儀 (壹) 道門之中最常見的就是拜師入門,入門弟子必須是拜過師,沒有拜師如果用稱呼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入門弟子。 那麼怎麼求師呢,如何正確找道明師?道門規矩比較多,各宗各派的區別不一,不過大致上流程有可能類似,本宗僅舉本宗拜師的一些規矩,如果完全按照這個來,這些規矩還是比較嚴格的。 首先嫡傳弟子通常都經過熟人或者同道之間介紹而來,不是今天碰見一個張口就拜師。 雙方商定拜師之後,先要選擇所謂黃道吉日,也就是合適時間,然後選擇地點,如太一宗的南北的廟宇。 道教其他宗派的道長或許有拜師宴的費用,當然由誰拜師誰出,沒得商議 如果能讓師父掏錢辦儀式的,不是絕對沒有,反正是幾乎沒聽到過,能做到這步的徒弟,恐怕得是萬年一遇的修道奇才,還得品行超過十世修行的聖人才行吧? 一.然後是參加拜師的弟子,一般來說,師父這邊會請到同門作為見證。 二.引進師和證盟師,弟子也可以找一些朋友作為見證。 最重要的就是拜師的儀式: 1、如法會時 或祖師聖誕時 或是其他神明聖誕時舉行請聖奉祀祭品貢品等。 2、由師父上香祖師,按條件可以做法事,比如太一舉行啟師科儀 正一要分環破劵,全真出家是要舉行冠巾,也可以解釋是一種請詞,如奉請太一宗四十七位祖師做盟證 太一宗四十八代雲宗子 今以宗門之規 收徒傳道等等(說好話)。 這個上香的事,如果在道門裡分輩份的在場,比如師父的師兄弟或是其他徒弟在。 如果更複雜一點,上香后帶著眾弟子給祖師爺磕頭,或者收徒儀式最後,一起帶著新收的弟子磕頭。 總之,禮數一樣都不能少。 3、然後就是由引進師或者儀式司儀,各宗各派規格不同,XXX傳人等等。 道門中的「引進師」講的是介紹徒弟拜師的人,有的宗派用引進師來主持儀式等等。 4、接下來引師會介紹要拜師的入門弟子,一次可以收一個,也可能多個。 還有保舉師,說白了就是保人,擔保這個弟子會好好學道,人格品行一切受到嚴格規章。 5、然後由拜師弟子上前,嚴格點跪下,盟誓言宣讀拜師帖,帖子上會寫著"弟子XX,久慕師門XXX,誠心拜師,絕無二心"等等。 這個一般都會寫明不背叛師門等等,就是按照各宗各派規矩,拜師之後,是不能隨便改投其他門派的。 6、宣讀完拜師貼之後,要雙手高舉頭上,嚴格的跪著的就接著跪著雙手高舉呈上,頭都不能抬的,這個過程稱為"遞帖"。 師父接過拜師貼後,給師父行大禮,也就是磕頭,太一宗宗規是三個磕頭,而各宗各派,磕幾個不一 有的三跪九叩等等! 7、磕完頭,弟子起身,給師父上酒或上茶,一般南方上茶,北方上酒,一般是三杯。 從這一杯茶以後,就可以改口叫「師父」了,以前如果叫只能是老師,所以也有稱這個酒叫"改口酒"或"改口茶"。 8、之後師徒之間互贈禮品,一般來說,師父可能會送給弟子經書法器作為傳承證明,而弟子會呈上法信,也可以和拜師帖一起呈上。 所謂法信就是拜師紅包。裡面多少禮金 各個師門規定的不一樣,能接受的按規矩來,也就是個心意規矩,真金試心禮儀。 9、道門中的拜師帖,帖子上面,嚴格的按照各增各派的規矩,除了內容和年月日以為,上面還有弟子,師父的簽名畫押,然後帖子兩份,一個拜貼一個回執,師父徒弟各一本這個為了以後對照,以後有問題拿出來一對,對的上,說明是徒弟證明文件。 10、拜師完成,師父會打開「花名冊」,以前是毛筆,親筆寫上某年某月某日,收弟子XXX,這個就算拜師儀式正式完成(恭喜找道明師)。

《太一神變五福護國禳兵品》

道言:昔於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太一神變妙品。元始天尊當說是經,周迴十過,以召十方,始當詣座。天真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真人,三元太一真君,九宮八史,靈圖玉局大神,無鞅數眾,乘空而來。九光泛駕,紫霄薦芷,緑煙裊香,丹鳳雲輿,班龍寶輩,雕輪層蓋,注玉凝輝,縟彩爭華,仙雲呈麗,洞照八極。九日九夜,諸天神嶽,靜布靈風,蕩除纖翳,廓清區海,澄覽太和。一國地土山川林木,芳潤等齊,碧霞回宛,周視寥虛,妙光同色。眾真侍座,元始天尊玄坐空浮玉京金梁八風浮臺雲珠寶構曲晨萬龍天德之座。說經一徧,諸天大聖同時稱善,是時,混沌營胎,自無成有。說經二徧,太一稟生,狀如蓮菂。說經三徧,含華吐蘂,真氣流虹。說經四徧,九色雲芽,迸勾為甲。說經五徧,太一居中,外羅八景。說經六徧,玄液同滋,元氣內輔。說經七徧,天嬰七竅,開爽能聲。說經八徧,人物出胎,太一仰視。說經九徧,太一試步,九宮旋行。說經十徧,身御錦衣,手持玉式。是時,一國是男是女,欣睹天尊,演示太一神變道機,元宗降福度人,冥信歸誠,皆受濟護,咸得長生。 道言:是時, 元始天尊說經一徧,東方三元太一慶生真君,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二徧,南方三元太一廣明真君,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三徧,西方三元太一神虎真君,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四徧,北方三元太一隱道真君,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五徧,東北三元太一鬼策真君,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六徧,東南三元太一本生真君,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七徧,西南三元太一坤母真君,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八徧,西北三元太一大老真君,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九徧,上方三元太一天呱直君,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十徧,下方三元太一地齒真君,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十徧周竟,十方三元太一真君,無鞅之眾,一時同至,一國男女,傾心歸仰。來者皆從上元九宮太一真君,中元九宮太一真君,下元九宮太一真君。三元每宮太一,各變三宮,於其三宮。又變九宮,九宮之內,每宮九宮,九九各變八十一宮,太一居中。十方太一,垂光度人,是諸天人咸詣元始,瞻聽大法,眾不可計。侍從三元太一真君,雲填海赴,滿餘一國,聖地震動,觀闕傾搖,晃耀無極,不可禁止。於是元始不起於座,上攀玉綱,手把大魁,忽從空落,天人遠矚,華蓋燦然,萬寶縈結,惟見斗口元魁墜空,六炳昭列碧影之間,圓映金色,熠熠吐霞,如大火聚。其中有太上真君,金床玉帳,紫繡錦裙,項負九色,手持星珠,瑩煥瓊都。天尊顧視天人,宣告無鞅。乃曰:三元九宮太一真君,各乘宮室,神變福祥。在人身中,號中黃太一,宴處玄丹。今作神變,降道元魁,遐想玉城,未逾方寸,我以神力無量度人,太一變身,同我說法。於是元始登引天真太神,上聖高尊,妙行真人,十方無極,三元太一真君,至真大神,無鞅數眾,俱入元魁之中。天人仰看,惟見勃勃從魁星中入。既入星宮,不知所在,國人廓散,地還平正,無復欹震。元始即於星宮之內,說經都竟,眾真監度,以授於我,當此之時,喜慶難言。法事粗悉,諸天復位,焂欻之間,寂無遺響。是時,天人遇值經法,普得濟度,太一神變,隨運降福,全其本年,不有害傷,傾土歸仰,成悟道心。無難無兵,無饑無病,無暴無夭,無變無刑,無畏無驚,言符休應,口饒善聲。齊同慈愛,異骨成親。國安民豐,欣樂太平,經始出教,一國以道,預有至心,宗奉禮敬,皆得度世。 道言:元始天尊說經中所言,並是三元太一內名,隱韻之音,亦是九宮內諱,百靈之隱名也,非世上之常辭。上聖已成真人,通玄究微,能悉其章,誦之十過,太一下觀,三元鼓節,天輪錯翠,地局界金,日月合璧,星宿連珠,河漢揚清,山嶽嚴峙,靈風蕩虛,萬穴吹籟,移綱轉機,化職自行,群魔束形,鬼精滅爽,迴尸起死,白骨成人,太一之福,滅而更生。至學之士,誦之十過,則五帝仗鉞,三元命旛,太一乘車,周臨八埏,福從氣行,萬道克先,斷除不祥,災饉播遷,魔鬼掃迹,幽爽升仙,君德所加,慶熙億年,神威無方,位居綱前,疾病垂死,遇而能全。所以爾者,學士候氣待時,太一命真,以製十方,威攝萬天,伏御地祇,束縛魔靈,辟災卻死,脫難就生,太一神文,變化回靈。輕誦此章,身則被殃。供養尊禮,門戶興隆,世世昌熾,與善因緣,萬災不干,太一守門。斯經尊妙,獨步玉京。度人無量,為萬道之宗,巍巍大範,德難可勝。 道言:凡誦是經十過,當知太一神變之道。夫三元二十七宮,天元、人元、地元三部,各有太一真君主之。隨九氣九星九宮之色,各以定世之禍福。濟時衛世,護國保君,使帝壽永隆,天象共泰,乃太一之玄功。 天之九宮,北帝居,東北遊樞,東育生,東南望黎,南朱陵,西南女房,西皓清,西北虛徵,中黃靈。其太一曰:古蒼、竹孚、冥由、紫儀、九首、白旗、定嘉、速吉、兵囚。 人之九宮,北道玄,東北吐魂,東嬰兒,東南鬼都,南火山,西南虎身,西熊女,西北乾父,中福堂。其太一曰長生、帝康、伯輪、臣斧、玄圖、九殺、丹精、七甲、人母。 地之九宮,北玄室,東北蒼提,東玄青,東南宜明,南赤兵,西南將印,西伏殺,西北道京,中普登。其太一曰:玄虎、緑齒、披髮、九身、青蛇、白蒙、血噬、猖奴,孟錞。三元之隱名,與世所稱異,其道甚祕。中宮五福之庭,土神之精,上為天皇,中為太一,下為玄一。在學道者,身為帝所,而思之為玄一。得其道者,以一為萬,以萬為一,通變化,知生根,壽而不死,長生仙也。 五土之氣,為帝主福,故四十五年而遷其室。居北者,九年而遷居;西南者,十八年而遷居;東者,二十七年而遷居;東南者,三十六年而遷居;西者,六十三年而遷居;東北者,七十二年而遷居;南者,八十一年而遷。遷不背逆,下無臨制,上無刑剋,則災害不生,日享太平。或履非其位,遇非其時,上下不相得,則隨宮為●,其災眚亦,繫道德之所致也。能誦是經,則太一回旗,使者執節,召福致氣,不戰而勝。兵道大利,吉歸帝尊,與天齊年。太一神變,難可詳知。太一者,三元之貴神,以福人君者也。其變無常,知之壽無紀極,道德來備。太一之氣,朝變為慶雲,中變為重輪,暮變為流金,星光夜流,又餘者是也。見之焚香誦經,以迎其福,坐致天祿,得為神仙,遊宴飛升,自然得道。雲如弁士者,五福在北也;雲如飛龍者,太一在東也;雲如舟魚者,太一在南也;雲如旗常者,太一在西也;雲如教蓋者,太一在中也;雲如遊女者,太一在東北也;雲如火炬者,太一在東南也;雲如丘隴者,太一在西南也;雲如戈矛介士者,太一在西也;雲如輅車者,太一在西北也。上學之士,不以道俗,望雲燒香,誦經十過,太一降九宮騎吏,護國安人,福慶普賴,皆即受度,長生神仙。太一真君護國帝王,保安人民。有知太一,總臨萬天,近居一身,則億曾萬祖,幽魂苦爽,皆悉受度,上升朱宮。格皆九年,受化更生,得為貴人。身自受誦,心識意解,則延壽長年,後皆得作尸解之道。魂神暫滅,不經地獄,即得返形,遊行太空。此經微妙,普度無窮,太一神變,天人受度,無量之福,生死蒙惠。上天所寶,不傳下世。至士齎金寶效心,盟天而傳。輕泄漏慢,殃及九祖,長役鬼官。侍經五帝,玉童玉女、各二十四人,營衛神文,保護受經者身。 道言:正月長齋,誦詠是經,迎上元太一真君,從官將吏,九宮大神,為上世亡魂,斷地逮役,兵刑殞命,度上南宮。七月長齋,誦詠是經,迎中元太一真君,從官將吏,九宮大神,消兵卻敵,佐輔帝王,福及人民,身得神仙,諸天書名,黃籙白簡,削死上生。十月長齋,誦詠是經,迎下元太一真君,從官將吏,九官大神,為國王帝主,禳解五兵,寧鎮八方,盜賊喪形,姦充不生,君臣父子,安鎮國祚,保天長存,世世不絕,常為人君,安鎮其方,人樂太平。八節之日,誦詠是經,奉迎五福太一真君,入居中宮,得為九宮真人。本命之日,誦詠是經,迎三元太一真君,入居命局,降福兆身,魂神澄正,萬氣長存,不經苦惱,身有光明,三界侍衛,五帝司迎,萬神朝禮,名書上天,功滿德就,飛升上清。 道言:行道之日,皆當香湯沐浴,齋戒入室,東向,叩齒三十二通,上聞三十二天,心拜三十二過。閉目,靜思身坐青黃白三色雲氣之中,內外蓊冥,儼見十方太一,各乘本宮,布氣天內,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獅子、白鶴,羅列左右,日月照明,洞煥室內,項生圓象,光映十方,如此分明。密咒曰: 無上玄無,太上道君,召出臣身中三五功曹、左右官使者、侍香玉童、傳言玉 女、五帝直符,直日香官,各三十二人,關啟所言。今日吉慶,長齋清堂,修行至經,無量度人。願所啟上徹,俓禦無上三十二天元始上帝至尊幾前。 畢,引炁三十二過,東向誦經。    

太上老君說益筭神符妙經

爾時,太上老君與天師真人,俱遊禪黎國土碧落界中,見諸眾生盡遭橫禍,疾病灾衰,暴厄困苦,夭化者多。 於是真人從座而起,上白太上老君曰:如是眾生,未審行何科法,作何功德,可以濟度,今生永壽,無有灾衰? 老君曰:是諸眾生,為身各有四大之苦,不明正道,迷惑致此。天師稽首踊躍,請問罪源。 老君為說偈曰: 一為前生不信道,二為夙世不修行, 三為有身不回向,四為立身愛諸纏, 致使招灾及眾禍,疾厄衰病便聯綿。 若要扶衰禳灾患,無過清齋轉益算, 靈符佩帶常擁護,得保長年驅惡緣。 老君說是偈已,時上元甲子正月七日。老君乘紫雲之車,與天師俱往蜀都,是月十五日,於赤石城敷座說法,普濟眾生。時有趙昇、王長信奉道法,詣前長跪,乞為弟子。於是老君命天師召集諸天星官、長生司命、六甲將軍、天神地祇,無鞅數眾,俱來就坐,同議靈音,將救眾生,令各免難,時即刻石為信,傳度神符,傳說妙經,流通世間,以為益筭。真人於是再拜啟白:雖蒙開暗,眾生猶未曉了,若乃善男子善女人,依憑齋戒,能遵教法,不負師慈,永脫諸苦,如是毀謗不信之人,復與何說,令得濟度。 老君曰:善哉,爾心憫諸眾生,啟問如是。君有世代奉道之者,篤敬不渝,燒香禮拜,轉誦真經,即得身心安泰,壽筭延長,福禄增崇,日臻至道。 老君曰:道能覆愛,道能育養,道能生成,道能救護,若有命盡之者,是道能增一萬二千九百九十九筭,與道齊堅,天地合德,萬物滋榮,真君下世,與弟子長生益筭,灾祟咸寧。若有諸迍衰危厄難,一切苦病之者,即命六甲將軍、諸天星官、四萬八千聖眾,俱來救治。甲子將軍王文卿,遣官一百二十人,生弟子某身筭萬二千道,所護人身,為除百病。甲戌將軍展子江,遣官一百二十人,定弟子某心筭等萬二千道,所護人身,為除魔惑。甲申將軍扈文長,遣官一百二十人,添弟子某禄筭萬二千道,所護人身,為除虛耗。甲午將軍衛上卿,遣官一百二十人,為添弟子某福筭萬二千道,所護人身,為除橫害。甲辰將軍孟非卿,遣官一百二十人,保弟子某財筭萬二千道,所護人身,令無衰損。甲寅將軍明文章,遣官一百二十人,永弟子某壽筭萬二千道,所護人身,令無夭折。 老君曰:六百甲子三元道泰君,萬生益筭君,大慈曜明等三千五百真人,一時下降,救護人身,得延萬歲,昇入正真。爾時,諸天星宿大聖,為絕冤讎。 北斗貪狼星君,主鬆惡氣。 北斗巨門星君,主秩伏屍。 北斗禄存星君,主袪百鬼。 北斗文曲星君,主袪惡夢。 北斗廉貞星君,主袪口舌。 北斗武曲星君,主袪官事。 北斗破軍星君,主袪虛耗。 北斗左輔星君,主人命筭。 北斗右弼星君,主人身形。 三台星君共增禄壽,令無禍殃。 第一惡星,第二良星,第三辟星,第四熒惑星,第五危星,是諸眾星尊神,各為弟子某消灾度難,辟除天下疫氣疾病、姦婬始妬妨害之鬼,各令速去千里萬里之外,急急如太上神符律令! 老君曰:吾今宣傳妙經,廣說道法,以符救人,佩帶之者,當須精勤,心常敬信,無不安寧,千灾萬禍,俱時消化,行藏動靜,善瑞日臻,所求所願,皆得遂心。於是天師受得妙法,而作頌曰: 神符神符,泄自太無。生天生地,與道卷舒。佩奉之者,厄難消除。得成真道,身昇玄都。 天師說是頌畢,與弟子趙昇、王長稽首奉辭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