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道教徒應具理想和精神文明 知道乎?

0
408

怎樣看一個人的道德品質高尚不高尚?

一個人的言語行為不妨礙他人的利益,不斤斤計較個人得失,能成人之美,能助人為樂,能捨己為人,這樣的人就是有高尚道德修養的人。

反之,就是沒道德,沒修養,缺乏精神文明的人。

現今的台灣宮廟,都未提供有很具體的進行道教修養的規範、章程,遵照實行這些規範、章程,就能把我們培養成為有道德、有修養的高尚的文明道教徒。

這些規範、章程僅不過是做人之道,對我們修道學仙者來說,是初步容易做得到的。

下面舉一些進行道德修養、精神文明方面的規範:

1、要做一個愛華、愛教的道教徒

我們的歷代祖先與歷朝聖人賜給了我們個人以休養生息的大恩,我們道教就是在這片土地上華人自己所創立起來的宗教,有著中華民族自己的特色,我們怎能不愛自己的民族呢? 如果沒有這個民族,也就不會有我們這樣的道教,「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所以,我們道教把報答中華民族之恩列為四恩之一,我們的道經中說得很好:”酬天地蓋載恩,蒙日月照臨身形,皇王(國家)水土萬萬春,報父母養育深恩。

四重深恩實難報,登寶殿諷演仙經。 焚香札拜謝神恩,求懺悔罪滅福生”。 舉行大小道教科儀,凡申表奏疏、高功稱職,都有祈禱「國土清平」之詞,可見我們道教歷來就有著愛祖國的傳統。 如果回顧一下歷史,就更能看出道教(包括道教前身道家)歷史人物,在改朝換代、推動歷史向前發展中所起的作用。 如我們熟悉的張良、陳平、曹參,幫助劉邦建立起漢王朝,推行”黃老無為之治”,得到文景盛世,給漢武帝開拓疆域奠定下雄厚的人力、物力。 諸葛亮在三國紛亂中能把蜀國治理得民安物阜,和西南邊陲少數民族關係搞得非常融治。 直到現在還歌頌他的功德,作神明敬奉著。

唐朝魏征是以道士作宰相,「貞觀之治」是中國歷代王朝政治鼎盛之世,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把中華民族的文明向國外傳播,同時也引進外國一些好的東西「洋為中用」。 唐代道士孫思邈,繼承、整理了唐以前祖國的醫藥學,並加以發展,對祖國醫藥學做出前無古人的貢獻,世人稱他為藥王。 元朝的邱長春、明朝的劉伯溫,這些道士都對我們中華民族做出過偉大貢獻。

我們道教有這麼多愛中華民族、愛歷史的人物,致使現代一些學者們高呼:「不研究中國道教,就研究不好中華的歷史」的中肯論斷。 這難道還不值得我們作為一個道教徒自豪嗎? 從民族自尊心上也應該熱愛我們自己的道教。

華人的民族性,中華民族愛道教,是作為一個道教徒最起碼的天職。愛華利民,首先是維護中華尊嚴,要保衛中華文化,要抗拒文化的侵略者,要樹立我華人道教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觀念,清初愛國學者顧顧炎武有一句名言:”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我們道教人士固然講慈悲,不殺生,遵照祖師 太上老君的教導:「昆蟲草本猶不可傷」,”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道教反對”殺人盈野「的不義戰爭,但從來也不反對正義的戰爭。 不但不反對,而且還投人正義戰爭中去。 祖師太上老君不是告訴我們說:「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那就是說當你做到仁至義盡,忍無可忍,萬不得已時,還是要使用戰爭的。

清代嘉慶年間有位我道赤腳董真人,叫董清奇,他作的便語詩中有一首這樣說:”一隻手裡端著香,一隻手裡拿著槍,該當燒香就燒香,該當使槍就使槍,這話豈不攪亂道,那個聖人留世上,有人若要深信此,糊塗癡迷最平常”。 道教中還有一句不在經文的話,叫做「殺惡」。人即是行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除暴安良」。。

在大陸易色後 兩岸中道教同樣受到極大衝擊,大陸道士在文革中經歷十年精神上和肉體上受到折磨。 台灣道士經歷政局日本殖民變動 民國後東西文化牽引 一直產生百姓對道教變化如果沒有先進道長的努力,我們怎麼會有這樣個完整的道教傳承,怎麼會有這樣個幽靜的學習環境!

保護廟字的道長們。 這些不都是我們愛族愛教活生生的學習榜樣嗎! 對這些為我們道教,為保護廟宇付出過重大犧牲的老人們,我們應當從心眼裡尊敬他們,我們青年道友們應該像他們的徒子徒孫那樣,招呼好他們的晚年生活,報答他們對教門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