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 404

Did you get lost?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go back!

太一宗入道門生規章

凡初入道者 想拜與宗師為師 下列規章 宗師府訂立 一。明道之者 須先入宗內皈依祖師太上老君 當期宗生三年資格者 方可求師! 二。入宗擔任宗生 明道之志 需不求其他 一心明道 ! 三。道三說四 宗內最忌 一律無私無望 不分先後 一律平等! 四。入宗皈依 當以宗生為之 以宗內事務唯心 盡心盡力! 五。每年二月十五日 祖師聖誕 當以齊聚 持經修為三天! 六。宗內宗生 嚴謹行為 以戒規為謹 入道行為規!  

太上說東斗主算護命妙經

太上說東斗主算護命妙經   老君告正一天師曰̥天道冥運̥文象玄應̥昭而不言̥經星常宿中外̥官品各有司主̥凡一百一十八名̥積數七百八十二星̥二十八宿兩曜五星̥皆在璇璣以齊七政̥五天大號靈斗帝君̥南北建候̥東西均平̥光極中央̥臨照四方̥吾為汝說玄文洞章̥世人受誦̥變災為祥̥至士得之̥玄景靈光̥吾已為汝說北斗本命之訣̥南斗六司之文̥度人無量̥劫劫長存̥吾今復為汝說̥玉靈瑤篇̥東斗帝君之名̥主算延年̥使傳下世̥能度三塗五苦̥八難之厄̥能與削死上生̥大計之令̥總監形魂̥玄妙眞默̥無極無窮̥ 老君曰̥東方之神̥以斗為隣̥長生大聖̥韓君丈人執我之柄̥不死之神輔我之左̥長生之君弼我之右̥司馬大神行我之政̥司命司錄延壽益算無量度人̥青帝與我護魂̥太上與我扶身̥巴元醜伯̥魔王之眞̥從我所願̥延救天人̥急急如律令̥ 呪曰 大道著明 寂默玄冥 五斗中運 四時生成 北都萬鬼 遏人年齡 我有洞章 度世長生 供養尊禮 主人精神 玄中有玄 峨峨玉京 急急如律令 東斗第一蒼靈延生眞君 東斗第二陵光護命眞君 東斗第三關天大衛集福眞君 東斗第四大明和陽保和眞君 東斗第五尾極總監眞君 老君曰̥凡人受誦̥必須至誠齋心̥東向叩齒̥心拜跪坐̥閉目存神̥如見東方無極之鄉̥玄靈帝君至眞大聖̥無鞅之眾羅列周匝̥如得監度̥有災之日̥宜於本命生辰̥或月之朔望̥月之九日̥或家庭觀宇̥以時花珍果焚香靜念̥望東斗帝君醮謝罪業̥求益壽年̥大靈所與獲福無量̥至人授度逍遙上清̥此經玄奧深不可詳̥ 太上說經周竟於玉局座謂天師曰̥玄文祕法授非其人殃及九祖̥所以賜汝流行正道̥救度天人̥令得長生̥天師再拜頂禮受之̥如法奉行̥自此傳於世矣   太上說東斗主算護命妙經 終

想靜坐修為嗎 太一靜坐之法

太一靜坐之法 入手之功,須以心意靜定為主。 然此四字實非易為,茲將體會而得之者揭而出之,俾有心金丹大道者得其門而入也。 其法,首先將身平坐,坐前用小香爐點香一枝,然後以左足壓於右腿之下,右足壓於左腿之上(是名單盤); 久久習慣,則右足仍是,而左足可以翻上壓於右腿之上矣(是雙盤) 。 久久習之,功高者可至數晝夜不動(此系後文,茲不多讚)。 單盤坐定,須將兩目垂簾不可閉之太緊,須留一線之光,是乃陽光,俏將雙目緊閉,即已入於陰道,雖坐無益),兩目珠凝視鼻樑,默念淨心神咒 (三遍)老君神咒(九遍), 存想老君法身:身穿黃色八卦袍,腰系絲緣,足登烏靴,頭戴道巾,五绺長輝,仙風飄逸,注我天庭之中。 如是一念存想,則心意自然靜定。 初坐以二寸香,逐漸遞加至半枝香、一枝香,久久行持不懈,功候自能日進。 功既日進,而即日有不同之境象,境象日換,則丹功即隨之漸深矣。 雖是如是,但心意兩者必須在若有若無之間,萬不可用意用力,若或稍涉意力,魔即隨隨之而生,可不慎之又慎? 是故須持定若有若無,久之自登上乘,倘不自慎,只將力意孤行,則非惟入於歧途魔道,反恐於身命有關,深望學者加意行持,慎之慎之 老君神咒 太上老君 普在萬芳 道無不應 三界之內 六合之中 順之者吉 逆之者凶 敕命一到 雷霆隨行 弟子有難 幸願汝偕 逢凶化吉 化殃為祥 急急如律令 假如自身如遇危難之時,持續念此咒語,可保平安。 太一祖師要訣: (一)心不定時默念九遍可收心。 (二)若調息不順,默念三十六遍再行法,可助呼吸順暢。 (三)但遇險難之時,誠心持念三十六遍可感老君降臨,化險厄於無形。 淨心神呪 太上台星 應變無停 驅邪縛魅 保命護身 智慧明淨 心神安寧 三魂永久 魄無喪傾

入道分為七階 本宗要旨

入道分為七階 本宗要旨 太一宗要旨 道士凡有七階:   一者天真、謂體合自然內外純靜。   二者神仙、謂變化莫測超離凡界。   三者出逸、謂舍光藏輝不拘世累。   四者山居、謂函潛學道仁者自安。   五者出家、謂捨諸有愛脫落囂塵。   六者在家、謂和光同塵抱道懷德。   七者祭酒、謂屈己塵凡救度危苦。 道教諸神 https://www.i9stars.com/taoism03-2/

護法四元帥 溫康馬趙

護法四元帥為道教四位十分有名的護法神,其說不一,大致有三。其一指馬、趙、溫、周四大將,此為清代說法。為馬為馬靈耀、趙為趙公明、溫為溫瓊(馬、趙、溫有專介)、周為周廣澤。《北遊記》稱周廣澤原為斗隔山中的一妖,號廣澤大王,生得赤髮獠牙,腳著風火輪,手持大月,見物好人美,即興風作怪,捲入洞中。後被真武陣伏,玉帝封其為「風輪周元帥」,隨真武行道。 其二指岳、趙、溫、康四元帥。岳為岳飛,岳穆王,死後祀之為神,趙即趙公明,溫為溫瓊,康為康席。《北遊記》稱康節為「仁聖康帥」,曾是西安府黑松林中一妖,在仁聖巖興妖怍怪時,被妙樂天尊降伏,玉帝敕封為「仁聖康元帥」,手執金芹,助真武降魔。 其三為比較流行且較為正統的一種說法,就是道教神系中的四位護法天神,《道法會元》中稱四元帥之名號為天蓬玉真壽元真君、天猷仁執靈福真君、翊聖保德儲慶真君、佑聖真武靈應真君。卷十五云:「天蓬元帥寶印照我,天猷元帥仗劍衛我,翊聖真君持戟守我,玄天真武水火助我。」說明玉印、玉劍、大戟、水火分別為四位護法元帥的神器。此外,該書卷三十九還用四聖來命名四元帥,稱天蓬玉真壽元真君為天蓬元帥真君,天猷仁執靈福真君為天猷元帥真君,翊聖保德儲慶真君為翊聖黑煞真君,稱佑聖真武靈應真君為紫皇天一天君玉虛師相玄天上帝,這是道教對護法四帥的又一種稱呼。 關於護法四元帥,道經中有諸多記載。如《雲笈七羲》卷四十五《存思訣》曰:「天蓬天蓬,九元殺童,五丁都司,高於北公。七政八靈,太上浩凶,長顱巨首,手把帝鐘。素梟二神,靈駕護龍。威劍神王,斬邪滅跡,紫氣乘天,丹霞赫野,吞魔食鬼……钁天大斧,斬鬼五形,炎帝烈血;北斗然骨,四月破骸,天猷滅婁,神刀一下,萬鬼自。急急如太上帝君律令。」《太上天蓬伏魔大法》亦云:「我上請董大仙於蜀城西明山修行上道,獨遇北極帝君都天大元帥天蓬真君授文字三冊。」又說:「天蓬一法以制邪為宗,牿耶以火獄為主。」從不同側面介紹了四元帥的伏魔陣妖的威靈。 此外,《道法會元·清微馬、趙、慍、關四元帥大法》中,還分別說出了四元帥的姓名:馬靈耀(華光大帝)、趙公明(財神之一)、溫瓊(溫元帥)、關羽(關聖帝君)。道士在道場祈禳中,通常要請四元帥降臨,以助驅邪伏妖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中就十分生動有趣地描寫了張天師施法伏妖鬥魔的場面:只見張天師披頭散髮,手杖寶劍,踏罡步斗,捻訣唸咒,高舉令牌,手起牌落,連敲三下,猛喝一聲:「一擊天門開,二擊地戶裂,三擊馬、趙、溫、關赴壇!」猛聽空中噼噼喇喇,四位元帥從天而將。自此可見,護法四帥威武剛烈,法力無邊,伸張正義,斬妖伏耶,驅邪縛魅。     馬靈官 馬元帥即道教常稱的華光大帝,又稱靈官馬元帥、三眼靈光、華光天王、馬天君等,為道教護法四帥之一。相傳他姓馬名靈耀,因生有三隻眼,故民間又稱「馬王爺三隻眼」。 《道法會元》卷三十六還專門載有《清微馬、趙、溫、關四帥大法》,列出了四帥的名字,其中馬即馬靈耀。 據道書記載,華光大帝先投胎於馬氏金母。《三教搜神大全》介紹說,馬靈耀曾經三次「顯聖」,首先投胎於馬耳山馬姓家,殺東海龍王,放江南八十一州火珠精,盜紫徽大帝鎮妖槍,被困九曲珠內;其次投胎於斗牛宮天王夫人腹中,拜妙樂天尊為師,盜龍王聚寶珠,砸碎鎮鬼稜婆鏡,放走二鬼,收服順風耳師曠、千里眼離婁、火漂將;第三次投胎於南京徽州婺源縣蕭家莊蕭水富之妻蕭太婆腹中,降五百火鴉,為救母親大鬧地獄,後來玉皇大帝看他是位將才,封他為真武大帝部將,護法天界。《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中描述馬靈官善於耍火。身上藏有金磚火丹,隨時用火降妖伏魔,所以後來民間又把他視為「火神」,常在八、九月間舉行「華光醮」,祈求免除火災,長年康順。 專門奉祀華光大帝的廟多稱為華光廟,但也有把馬王爺的神像塑在城隍廟 中加以供奉的。《三寶太監西洋記》中描繪馬元帥的形象是白白的,白如雪:一稱元帥二華光,眉生三眼照天堂,頭戴靄靄攢頂帽,五金磚在神兒藏。相傳華光大帝的神誕日在農曆的九月廿八。 王靈官 相傳大約在明朝前期,華光大帝馬靈官又化為王靈官。關於王靈官的行略,《新搜神記》、《通惜篇》都有記載,本名王善,宋徽宗(1100—1125年在位)時人,原為術士,後曾從蜀人薩守堅受符法,為林靈素的再傳弟子。死後玉皇大帝封為「先天主將」,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明永樂(1403—1424年)中封為「隆恩真君」,並敕建天將廟。宣德(1426—1435年)中改為「火德觀」。道觀中多塑王靈官像,形象奇特,赤身、三目、披甲執鞭作為鎮守山門之神。   趙元帥 趙元帥即趙公明,又稱「黑虎玄壇趙元帥」、「趙玄壇」。 道教護法四帥之一。 初為惡神,明以後被道教奉為財神。其信仰普及民間。據《三教源流授神大全》記載,趙公明為終南山人,秦時避亂於山中,精修至道,功成之日,欽奉玉帝之旨為神霄副帥。又稱趙元帥本乃皓廷霄度天慧覺梵氣所化生,其位在乾,頭戴鐵冠,手執鐵鞭,黑面虯髯,跨黑虎,動則有雷霆相伴,以彰其聲威。主掌太華山西台府。上奉天門之令,役使三界,巡察五方,提點九州,為直殿大將軍。北極恃御史。 昔天師張道陵於鶴鳴山修煉仙丹,曾奏請玉帝遣威猛神吏為其守護丹爐。趙公明遂奉旨降臨,得授正一玄壇元帥,司守爐之職。天師飛昇後,其又鎮守龍虎名山,三元之日,曾開壇傳度修道之人。掌管趨菩謝功謝過之人及冥頑不化之徒,司賞罰之責,稱為「龍虎玄壇」。 部下有八部猛將,以應八卦。有六毒大使,以應天煞、地煞、年煞、月煞、日煞、時煞。有五方雷神、五方神兵,以應五行。有二十八將,以應二十八宿。有天合、地台二將,以象徵天門地戶之闔辟。有水火二營將,以象徵春生秋煞之往來變化。其神通廣大,能驅雷役電,呼風喚雨,除瘟祛瘧,保病禳災。聚訟冤獄,能公平裁斷;買賣求財,能使之宜利和合。 祈之無不靈驗。上天多有加封,號為「高上神雷玉府大都督」、「五方之巡察使」、「九州社令都大提點」、「直殿大將軍」。主領雷霆副帥、北極恃御史、三界大都督、應元昭烈候、掌定命設帳使,為二十八宿總管、上清正一玄壇飛虎金輪執法趙元帥。   溫瓊元帥 在我國沿海一帶,溫瓊元帥是頗為有名的尊神之一。他與馬、趙、關同為護法元帥。溫元帥的形象較為特別,不像王元帥遍體赤色,趙元帥遍體黑色。據《三寶太監西洋記》描繪說:「藍靛包巾光滿目,翡翠長袍花一簇。硃砂發梁遍通紅,青面獠牙形太毒。祥雲靄靄離天宮,狼狼牙妖精盡伏。」生動形象的描寫,足見溫元帥遍身青色,威猛無比。 明代學者宋濂《溫忠靖公廟碑》和元人《三教搜神大全》卷五,說溫元帥是泰山神,為東嶽大帝的部將。他姓溫名瓊,浙東溫州人,字永清。父親溫望,曾中科第,但年老無嗣,與妻子張道輝日夜祈於上帝。後來張氏夜裡夢見一巨神手擎火珠而降,云:「我乃六甲之神,玉帝之將,欲寄母胎,托質為人,母還肯麼?」張氏應承道:女流無識,聖賢顯萃,何(敢)方命?」其神投珠於懷而醒。因而張氏懷孕一十二月,祥雲繞室,於漢順帝漢安(142—144年)元年(142年)辛巳五月初五午時生下溫瓊。生時左肋有符文二十四篆,右肋有符文十六篆,(其母)記起夢見神人送給玉環,因而名之日「瓊」,字小玉,又字永情。此後,溫瓊七歲習禹步為罡,十歲通曉儒、釋、道及百家之言。十九歲科舉不上,二十歲進士不第,遂撫幾長歎曰:「吾生不能致君澤民,死當為泰山神,以除天下惡厲耳。」鬱抑間,忽然看見一條蒼龍口吐寶珠,撿起吞下後,瞬間變成了青面赤髮之神,頭頂盔,身披甲,左手執玉環,右手握鐵鑭,英毅勇猛,東嶽大帝聞其勇,召為佑岳神,後來被列為東嶽十太保之一,故又稱之溫太保。封其為東嶽統兵、天下都巡檢、五嶽上殿奏事、急取罪人案玉皇殿前左元金翊靈照武盞王、佑候溫元帥。不久,玉帝敕封他為「元金大神,並賜玉環一隻,瓊花一朵,金牌一面,上有「無拘霄漢」四字,這樣可以自由出入天門,並奉旨巡察五嶽名山,慈惠民物,驅邪伐妖,「東嘉之民敬而輔之」。後來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用其符召之法,為人除災,十分靈驗。宋代,溫瓊又被封為詣翊靈昭武將軍正佑候、正福顯應威烈忠靖王。 在溫瓊傳說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民間又有了雷瓊的故事。《北遊記》第十九回,描繪的威靈瘟元帥,形象、法寶及武器均與溫瓊相同,只是姓名和出身有所不同。這個瘟元帥姓雷名瓊,成神前是個賣豆腐的平民。說是雷瓊所生活的班仃村眾人作惡,惹惱了玉帝,玉帝派瘟神使者去滅班仃村。全村只有雷瓊是個善人,有玉帝的旨意,可免一死。先派土地爺將內幕俱告雷瓊。雷瓊不願獨生,心想:如吊我先死,用我的死來救全村的人,豈不是更好。於是將土地爺手中的藥搶而吞之,立刻四肢發熱,瘟死在地。玉帝聞迅,大為感動,收其元神,還其體魄,並封他為「威靈瘟元帥」,即擅瘟而死。還賜予瓊花一朵,金牌一面,上有「無拘霄漢」四字,出入無門無拘無忌。後又派他做了真武大帝的部將,憑借玉環和鐵箭陣妖伏魔。故而民間道士為齋主作法祈禳時,都要供奉其名號。 溫瓊的廟宇,有的叫做廣靈廟,有的叫做溫將軍廟,大多分佈在江浙一帶,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浙江溫卅的忠靖王廟,俗稱元帥廟,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溫瓊的誕辰日,四方信徒紛紛前來祝駕,抬著他的神像在街上遊行,以期鎮耶祛惡,免除災禍,此為當地流行的一種民俗。     關元帥  關元帥即關羽,又稱「蕩魔天尊」、「伏魔大帝」。道教將其奉為護法四帥之一,並祀之為武財神(後有專介)。關元帥在宮廷和民間信仰極其普遍,被稱為「關聖帝君」,簡稱「關帝」,昔稱「關公」 、「關老爺」。 關元帥信仰來源於三國時蜀國名稱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良(今山西解虞縣)人。 正史記載《三國誌》記載:關羽字雲長,儀表威武,武藝超群,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投奔劉備,起兵爭雄,與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大敗劉備,取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俘關羽,封為偏將軍。後因陣斬袁紹大將顏良,解白馬(今河南滑縣舊滑縣城東)之圍,封漢壽亭候。後掛印封金,仍歸劉備。劉備佔據四川建立蜀國,封為前將軍,鎮守荊州,戰死後追諡為「壯繆候」。因他集忠、孝、節、義於一身,其聲譽不但在劉、關、張三兄弟之首,甚至後人為之立廟祭祀,躍居歷代名將之上,成為「古今第一將」,正如湖北當陽關陵的一副對聯所云:「漢朝忠義無雙士,千古英雄第一人。」從魏至唐,關羽在民間的影響不算太大。唐時間或見於傳,稱關三郎,為人鬼之流。宋以後,聲名日彰,其身世逐漸被神化。如《歷代神仙通鑒》稱其生前是雷首山澤中的龍神,因吸黃河水救助旱民,得罪天庭,後轉世成人,「忠義性成,神聖之質」。《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亦稱其為青龍轉世,降生時豎眼攢眉,超額長面,及長,身高九尺五寸,鬚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唇似抹砂,丹鳳眼,臥蠶眉,力敵萬夫。北宋末年,關羽被封為公(或謂真君),相傳時為張天師屬下神將。宣和年問(1119—1125年)封為武安王,配祀武成王姜太公。元時封王,即「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明初封為候。萬曆年間(1573—1620年)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家人皆得厚封,並輔以丞相陸秀夫張世傑二位抗元殉國之大臣,以岳飛為元帥,尉遲恭為護法神。至清代,關帝信仰尤盛,被視為入關來明之佑神。順治皇帝加封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佑贊宣德關聖大帝」。總之從明至清,關羽均被列入國家祀典,目不囿於教門,被民間奉之為神。 關元帥的形象,既是武神,又是財神,是司命祿,佑科舉,治病除災,驅耶辟惡,誅罰叛逆,巡察冥司,庇護招財進寶之職能,其法力無邊。尤其在清代,關元帥成為人神之首,稱為武聖,與文聖孔子比肩。 供奉其的廟宇數不勝數,清朝初年,已遍及天下,且名稱不一,常見之名大致有:關帝廟、關聖廟、關王廟、關聖帝廟、老爺廟等。又有專祀、台祀之分。專祀為祀奉關元帥一人,台祀則與岳飛、張飛、趙雲、趙公明、二郎神、土地爺等神合祀,常見的有武廟(或稱關岳廟)、三義廟、三義宮、七聖廟等。《除亥叢考》:「南極嶺表,北極寒垣,凡兒童婦女,無有不震其威靈者。香火之盛,將與天地同不朽。」在台灣,關帝有時還被稱為「關公爺」、「恩主公」,廟宇眾多,備受尊崇。 相傳農曆五月十二日為關帝神誕,是時各廟均人聲鼎沸,香火旺盛。 地方神忠靖王的由來 溫州的東嶽爺——忠靖王,是民間信仰的地方神。是由道道地地的溫州人上升為神的。據明宋濂《忠靖王碑記》載:「忠靖王姓溫名瓊,溫州平陽人。唐長安二年生,至二十六歲,因舉仕不第,幻化為神,為民除災害。」在民間有這麼一個傳說:平陽縣有個不第秀才,叫溫瓊(也有說叫凌原)。某晚,因夜讀,聞窗外有人竊議:「這井汲水的人多,放這裡大有功效。」凌出去觀看,而無所見,後捂此為疫鬼。至晨,凌站在井欄邊,阻人汲水,眾不信,凌乃投井而死,以表心跡。後經眾人撈起,全身中毒發藍。後封忠靖王,為泰山神所部的元帥,所供神像為藍面、藍手、藍臉。因為是溫州人,賜姓溫,俗稱「溫元帥」,為驅疫之神,通常又叫東嶽爺。每年三月初,「民間必請王出廟,巡行城內外,以驅瘟疫。」

中華道教太一宗 一年一度 庚子年登梯授籙奏職大典 歡迎報名參加

新版增加 聯合國NGO世界道教總會台灣會員代表 字樣 卡片與悠遊卡公司簽約 結合悠遊卡功能 不在是一張紙本的法師證     報名至庚子年國曆6月30日止 報名電話: 03-3881231-2 報名截止日 庚子年 109年    國曆七月一日止 奏職時間: 謹定  庚子年 109年    國曆七月五日止  農曆五月十五日 一天 地點:點了解地圖   紫霞山大羅真宰府 新版證書   文奏—朝奏儀式介紹 1、入壇序立—道眾衣冠潔整,臨壇序立,陟降百嚴,進止無怠。 2、淨身除穢—敕水淨身,洗手遷善,洗心滌慮,改過戒惡。 3、朝香請聖—恭炷真香,伏請三清降駕,四帝臨軒,三界眾真降盟。 4、誦經拜懺—經懺是入道之梯航,修真之蹊逕,受職之士積誦經誥,皈依大道,懺首宿今之業垢,消除魔障,以召福澤,曾廣道緣。 5、朝奏表章—總朝三清,禮聖朝元,呈章拜表,結盟分券,登籙仙籍。 6、拜籙授職—道教太一宗嗣熊四十八代大宗師雲宗子律演道法復禮傳度,飛罡步斗,玉音洞朗,毫光顯映,三界眾真鑒盟,瑞氣祥覆,道範威御,大宗師簪花授職,頒授證書。 7、焚表送疏—道眾恭送疏表拜章。 8、謝壇送聖 9、敘謝臨壇主授大宗師、臨壇監授大法師。 登刀梯奏職儀式 1、齋戒—登刀梯前須齋戒三天。 2、演經—嚴潔衣冠,道壇行禮如儀,謁帝朝真,通誠達悃朝章拜表,依科誦經禮懺,禳謝罪 愆,赦宥累業。 3、傳度—道教太一宗嗣熊四十八代大宗師演法正範,奏授法職,行復禮傳度科儀。 4、禮師—由左右護法引領向總主考官、主考官、監考官行鞠躬禮。 5、滌淨—聖水淨手,以示洗手歸善,潛修正道。 6、除穢—步履淨鹽,淨身除穢。 7、登刀梯—存思澄靜,舉步穩正,緩步登上法壇,直登刀梯。 8、呈疏—登上天台,舉香朝拜,呈奏表章,奏畢,擲筊而下,共擲九次,成筊數最多者為第 一名武狀元,第二名武探花,第三名武榜眼。 9、授證—擲筊完成後,步下刀梯,由主考官頒發合法合格證書。 ®登三十六層刀梯,未經復禮傳度或奏職儀式之武職人員及乩童等,經登三十六層 刀梯通過後,得以授職仙官,具有法師資格。 ®登一0八層刀梯,凡具有法師資格之武職人員,經登一0八層刀梯通過後,得以授職仙卿, 具有大法師或首席大法師、高功大法師、高功首席大法師等資格。 【刀梯是道教傳統之科儀,用以審定神職人員的資格及能力,每一刀層各一守護 一刀一步接受考驗其耐力,定力,膽力,能力,是道教流傳悠久正統而莊嚴的儀式。】 凡經奏(陞)職傳道授籙之神職人員,應返鄉祭祖,鵲報佳音,新科秩官,晉封仙職,光宗耀祖,門第顯榮。 歡迎各廟宇、宮、殿、壇、堂等主持、道士等神職人員踴躍報名參加,取得合法國際級道士/法師資格證書,廣為濟世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