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與養生

0
719

《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始終也”,“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內心空洞;逆秋氣則太陽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滿,腎氣獨沉。”其含義是說:春夏秋冬,人體要隨著四時氣候變化來維持生命活動,否則,人體生理節律就會受干擾,抗病能力和適應能力就會降低,即使不因感受外邪而致病,也會導致內臟活動失調而發生病變。具體而言春令屬木,肝膽應之,若違背了春生之氣,則少陽之氣不能生長,就會發生肝氣內鬱之病患;夏令屬火,心臟與之相對應,若違背了夏長之氣,則太陽之氣不能生髮,就會發生心氣內虛之病患;秋令屬木,肺臟與之相應,若違背了秋令,則太陽不收,肺氣焦滿;若違逆了冬藏之氣,就會發生腎氣而下瀉內病。

氣候環境的變化規律是萬物有生而死、有始而終的根本法則,順應它就會健康無病,違背它就會患病。

《黃帝內經素問》曰:“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也就是說人體不僅要靠天地之氣提供的物質條件而獲得生存,還要適應四時陰陽的變化規律才能發育成長。明代大醫學家張景岳進一步闡述道:“春應肝而養生,夏應心而養長,長夏應脾而養化,秋應肺而養收,冬應腎而養藏”,說明人體五臟的生理活動必須適應四時陰陽的變化,才能與外界環境交流,保持協調平衡。

空氣是人類生存的重要外界環境因素之一。人體與外界環境不斷地進行著氣體交換,機體從空氣中吸入生命活動所必需的氧氣,並且在代謝過程中產生二氧化碳排入空氣中,以維持生命活動。通常一個成年人每天約呼吸2萬多次,吸入空氣達1萬公升,重量相當於13.6公斤,空氣進入體內在表面積為60~80平方米的肺泡裡,經物理的擴散,進行氣體交換與吸收。因此,空氣是否清潔和有否有毒成分,對人體健康有很大影響。

在正常情況下,大氣是清潔的。然而人類的活動,特別是現代工業的發展,向大氣中排放的物質,其數量越來越多,種類也越來越複雜,從而引起空氣成分的變化,以致對人類和其它生物產生不良影響,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大氣中污染物現在還沒有準確的統計數字。但是,已經產生危害或受到人們注意的大約有100種左右。其中,影響範圍廣、對人類環境威脅較大的是煤粉塵、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和氟化氫、碳化氫、氨和氯等,世界每年排入大氣中污染物約6億多噸。

當空氣中的污染物達到一定濃度時,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1952年12月,英國倫敦發生了一次大氣污染事件,一周內死亡4703人,比歷年同期多死亡3500~4000人。

所謂大氣污染,一般認為是指在空氣正常成分之外,又增加了新的成分,或原有成分增加,超過了環境所能允許的極限,而使大氣的質量發生惡化,對人們的健康和精神狀態、生活、工作、建築物設備以及動植物生長等方面直接或間接地發生影響和危害,這種現象即稱為大氣污染。

空氣污染的來源有自然污染和人為污染。自然污染如火山爆發、森林火災、大風暴等,多半是一時性的。人為污染則是經常存在的,包括生產性污染、生活性污染和交通運輸污染。

交通運輸污染是指火車、汽車、輪船、飛機等排出的廢氣,裡邊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烴類及鉛化合物等多種有害氣體,是目前在城市構成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尤其是排放在近地面的街道空氣中,距離人很近,能直接被人吸收,危害更大。

生活性污染主要是爐灶和采暖鍋爐排放的煙塵和廢氣。生產性污染主要是工礦企業向大氣排放的各種污染物,如火力發電廠、冶金廠、煉焦廠、石油化工廠排放的煙塵、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我國的燃料以煤炭為主,石油次之,煤的含灰量為10%~30%石油為0.2%。一般情況下,工廠每燒一噸煤約有11公斤的粉塵、60公斤的二氧化硫排入大氣。所以一個工業城市當大量鍋爐集中在局部地區時,它造成的大氣污染是十分嚴重的。

人們在空氣污染不嚴重時,往往不介意,這時混進空氣裡的各式各樣的有害雜質就乘人不備,闖過一道道關口,侵入人體。

空氣污染對人體的危害雖然是緩慢的,但潛在的威脅很大。首先受害的是呼吸器官。由於呼吸道粘膜與污染物的接觸面積很大,肺泡總面積達50~100平方米,並富有毛細血管,在這樣大的面積上和污染物接觸,吸收很快,能引起呼吸系統疾病,甚至全身中毒。其次是消化道,空氣中的污染物沉降到水、土壤和食物上,污染了水和食品,進而對消化系統造成危害。此外,污染物還可對皮膚、粘膜直接造成危害。

若大氣受到嚴重的急性污染,能使居民發生急性中毒。在西方國家,由於大氣污染而發生的急性中毒事件,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已有20多次。最嚴重的一次就是震驚世界的1952年的倫敦煙霧事件。其煙塵濃度最高達每立方米4.46毫克,為平時的10倍;二氧化硫最高濃度達到1.34PPm,為平時的6倍;發病率和死亡率急劇上升,4天中死亡4000人。發生事件的一周中,因支氣管炎死亡704人,為前週的9.3倍;冠心病死亡281人,為前週的2.4倍;心力衰竭死亡244人,為前週的2.8倍;肺結核死亡77人,為前週的5.5倍。此外,肺炎、肺癌、流感以及其它呼吸道患者死亡率都有成倍增長,甚至在事件過後兩個月內,還陸續約有8000人死亡。屍體檢查所見:主要為化學燒灼性的炎症改變和因急性閉塞性換氣不全造成急性組織缺氧。

隨著工業的發展,空氣中混入的致癌物質逐漸增多,如多環芳烴、砷、鎳、石棉等,尤其是多環芳烴中的苯並芘,是空氣污染物的主要致癌物,能誘發肺癌等多種癌症。

空氣污染除了直接污染外,還有許多間接危害,如大氣污染物能吸收太陽輻射線,影響陽光強度,特別是紫外線。大家知道,陽光中的紫外線具有殺菌作用,照射皮膚還能使體內生成維生素D,防治佝僂病。但由於空氣污染,城市的太陽輻射強度比農村低10~30%,其中紫外線減弱10~25%,城市人的健康當然會受到影響。

此外,污染物還能降低大氣能見度,影響飛機、車輛安全行使,使車禍增加。由於空氣污染物中的灰塵和煤煙,常落滿街道、庭院、居室,污染環境。若是惡臭、刺激性的氣體,更使居民遭殃。

若空氣一年中的二氧化硫平均濃度在0.085毫克/立方米時,就危害植物生長,減低農業的產量,影響綠化和大氣的自淨作用,也可腐蝕鋼鐵、破壞建築物、損害橡膠與皮革製品等。

道醫認為,自然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人的壽命的長短。因此要求人們除了盡可能主動地適應自然環境的變遷外,還要積極主動地改造自然環境,從而創造適宜的環境,提高健康水平,減少疾病的發生。

《黃帝內經》指出:居住在空氣清新、氣候寒冷的高山地區的人多長壽;居住在空氣污濁、氣候炎熱的低窪地區的人多短命。

孫思邈在他的《千金翼方》中也提到:只要住到背山鄰水、氣候清爽、土地肥沃、泉水清冽的地方,就能保證住戶安寧。據史料記載,他在老年時,就選擇了山清水秀的環境,造屋植木,種花修池,至百餘歲方乃駕鶴西去。又如,自古僧侶皇族的廟宇行宮,多建在高山、海島、多樹林的風景優美地區,說明我國人民對於理想的養生環境的選擇,是有獨​​到認識的。

古代的道家哲學思想就認為,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如“天人和一”、“融入自然”、“順應自然”等觀點。適宜的生活環境可保證工作和居住的正常進行,促進人類的健康長壽,有利於民族的繁衍興旺。

道家思想十分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認為萬物都孕育著生命,都具有適合其存在的最佳環境和條件;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則有創造益於延年益壽、養生保健的理想環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