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 404

Did you get lost?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go back!

太一經法 上卷

太一經法經法相承次序卷上 太一宗內傳經法相承次序   原夫道家由肇,起自無先,垂跡應感,生乎妙一,從乎妙一,分為三元,又從三元,變成三氣,又從三氣,變生三才,三才既立,萬物斯備。其三元者,第一混洞太無元,第二赤混太無元,第三冥寂玄通元。從混洞太無元化生天寶君,從赤混大無元化生靈寶君,從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寶君。大洞迹別出為化主,治在三清境。其三清境者,玉清、上清、太清是也,亦名三天。其三天者,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也。天寶君治在玉清境,即清微天也,其氣青始。靈寶君治在上清境,即禹餘天也,其氣白元。神寶君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其氣黃玄。故《九天生神章經》云:此三號年殊號異,本同一也,此三君各為教主,即是三洞之尊神也。其三洞者,謂洞真、洞玄、洞神是也。   天寶君說十二部經,為洞真教主。靈寶君說十二部經,為洞玄教主。神寶君說十二部經,為洞神教主。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經。   第一洞真為大乘,第二洞玄為中乘,第三洞神為小乘。 從三洞總成七部者:洞真、洞玄、洞神、太玄、太平、太清。為輔經,太玄輔洞真,太平輔洞玄,太清輔洞神。 三輔合成三十六部,太一分化通貫總成七部,故曰三洞尊文,七部玄教。又從七部汎開三十六部。其三十六部者:第一本文,第二神符,第三玉訣,第四靈圖,第五譜錄,第六誡律,第七威儀,第八方法,第九眾述,第十傳記,第十一讚誦,第十二表奏,三洞各有十二部,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其三氣者,玄、元、始三炁是也。 始氣青,在清微天;元氣白,在禹餘天;玄氣黃,在大赤天。故云玄元始三氣也。又從玄元始變生陰陽和,又從陰陽和變生天地人。 故《太上老君》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自玄都玉京已下,合有三十六天,二十八天是三界內,八天是三界外。其三界者:慾界、色界、無色界。從下六天為慾界,次十八天為色界,次四天為無色界,三界合二十八天。其三界勝境,身相端嚴。從慾界天已上,人壽命長遠,皆以黃金為地,白玉為階,珠玉珍寶,自然而有,雖復雅樂,並不兔生死。其次三界上四天,名為種人天,亦名聖弟子天,亦名四梵天,此人斷生死,三灾之所不能及。其次即至三境,境別左右中三宮,宮別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別有一太上,一老君天師。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聖,三九二十七位也。 其九仙者:第一上仙,二高仙,三大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靈仙,九至仙。真聖二境,其號次第,亦以上、高、大、玄、天、真、神、靈、至為次,但真云仙真、元真,真聖云仙聖、無天聖。最上一天名曰大羅天,在玄都玉京山上。 紫微金闕,七寶騫樹,麒燐師子,化生其中,三世天尊,治在其內。慾界二十八天,其次四天,次三境,最上大羅,合三十六天。總是天尊所統。故經云:三界之上,渺渺大羅,上無色根,雲層峨峨,唯有元始,浩劫之家。 三代天尊者:過去元始天尊,現在太上玉皇天尊,未來金闕玉晨天尊。然太上即是元始天尊弟子。從上皇半劫已來,元始天尊禪位。 三代天尊:亦有十號:第一自然,二元極,三大道,四至真,五太上,六道君,七高皇,八天尊,九玉帝,十陛下。尋道家經誥,起自三元,從本降迹,成於五德,以三就五,乃成八會。其八會之字,妙氣所成,八角垂芒,凝空雲篆,太真按筆,玉妃拂筵,黃金為書,白玉為簡,祕於諸天之上,藏於七寶玄臺,有道即現,無道即隱。蓋是自然天書,非關蒼頡所作。 今傳《靈寶經》者,則是天真皇人,於峨媚山受於軒轅黃帝。又天真皇人受帝譽於牧德之臺。夏禹感降於鍾山,闔閭竊闚於句曲。其後有葛孝先之類,鄭思遠之徒,師資相承,纏聯不絕。其太一宗祖師太上老君《道德經》,乃是大乘部攝正,當三輔之經,未入三洞之教。今人學多浮淺,唯誦道德,不識真經,即謂道教起自莊周,殊不知始乎柱下也。眷言弱喪,深可哀哉!蠡酌管闚,一至於此,何者? 老君生於殷末,長自周初,託神玄妙玉女,處胎八十一載,逍遙李樹之下,剖左腋而生,生即皓然,號曰老子,指樹為氏,因姓李焉。其相也,美眉黃色,日角月懸,蹈五把十,耳有三門,鼻有雙柱。周德既衰,世道交喪,平王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去周而度青牛薄輦,紫氣浮關,遂付道德真經於關令尹喜。由此明道家經誥,非唯五千。 元始天尊,寶珠老子,豈唯年代差異,亦自位號不同。若為名三界,一者,欲界有六天,即從《度人經》太黃皇曾天數滿六天。是欲界人,壽命萬歲,人在世生不犯身業殺盜之罪,來生即登此天,此天之中無六欲染著,故生此天。二者,色界有十八天,即以次取之其中,人壽億萬歲。若人一生之中,不犯心業貪嗔之罪,得生此天。三者,無色界四天,其中人壽命億劫歲。若人一生之中,不惡口兩舌,妄言綺語,當來過往,得居此天。其中善男子善女人,功行滿足,堪上四天者,王母迎之,登上四天。 其三界無上常融天,太釋騰勝天,龍變梵度天,太極賈奕天,此四天名四種人天,即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四人天上有三清境:第一太清,第二上清,第三玉清。 三清之上,即是大羅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行教太清境,大赤天神寶君說十二部經,其經號曰洞神部,其中一人為仙主。第二上清境,是禹餘天,靈寶君為教主,說十二部經,其經號曰洞玄部,其中一人為真主。第三玉清境,清微天,天寶君說十二部經,其經號曰洞真部,其中一人為聖主,所謂仙真聖也。大赤天為元氣,其色白;禹餘天為玄氣,其色黃;清微天為始氣,其色蒼。即行道登壇之時,無上三天玄元始三氣是也。   何為名四等?一者唯慈,二者唯愛,三者唯善,四者唯忍。   何為名六度行?一者勤,二者信,三者雌,四者終,五者諫諍,六者斷酒色。   何為名六根?一耳根,二眼根,三鼻根,四舌根,五心根,六身根。根者,外未有對,內未有應,宜謂之根。   何為名六塵?眼以貪色為塵,耳以躭聲為塵,鼻以香臭為塵,舌以察味為塵,身以細滑為塵,心以貪觸為塵。其六根過度即為六塵。濁失其正性,又名六賊。由人方便用之。   何為名四大?一者地大,為人骨肉;二者水大,為人血脉;三者火大,為人溫煖;四者風大,為人冷氣。   何為名五蔭?一者色蔭,緣眼觀一切色,名色蔭。二受蔭,心覺是非苦樂,名受蔭。三想蔭,心思惟,名想蔭。四行蔭,心隨想行,為名行蔭。五識蔭,心知生滅,識想鑒記,名識蔭。   何為名三業?一者身業,有殺盜婬。二心業,有貪嗔癡。三口業,有惡口兩舌,妄言綺語,名為三業。身三、意三、口四,即兼為十惡。   五苦:其五苦有生死二苦,生有五苦,死有五苦。何為名生五苦?按《昇玄經》云一者身為奴婢、憂悲別離。二長處愚盲,不見妙道,與師父隔。三鰥寡孤獨,有人之形,無人之情。四身遭橫事,牢獄纏縛。五雖曰長壽,疾病攻身,煩惱終日,是名生五苦。   何為名死五苦?一者履刀山劍樹,手腳爛斷。二入鑊湯沸湧之中,骨肉俱爛,生死輪迴。三身遊餓鬼道中,衣不充形,食不滿腹,吞火食炭。四男抱銅柱,女卧鐵床,劍樹衝心,刃鋒刺背。五縱得受生,還為六畜,任人鞭打,破領穿蹄。是名死五苦。   何名三塗 塗苦者,役也。一者地獄道,二餓鬼道,三畜生道。兼五苦,即名八難。   何名三業 障業以前已有,一者身業,二者心業,三者口業。   就身業之中,復有三過:一者殺生過,二偷盜過,三邪淫過。言一切眾生,迴手動足,常行殺害。一切蠢動含血之類,不起慈心,或乘闇夜,行公然劫剝,或經過觀舍,取三寶物。命過之後,墮落三塗,惡鳥啄睛,鐵犁耕舌,鎔銅萬沸,灌口燒身,累劫冥冥,無由解脫,以報前業之罪。就心業之中,亦懷三毒:一者陰私毒,二賊害毒,三讒佞毒。命過之後,在五濁湯中,晝夜煎煮,縱得受生,還為毒蛇惡獸,以報前身三毒之罪。是名心業。   就口業之中,復有四罪:一者綺言,二者妄語,三者兩舌,四者惡罵。一切眾生,在十方大地,華辭綺豔,翻覆兩舌,說人長短,離人種親,粗言惡氣,更相罵詈,復以口業舌根,貪諸滋味,飲酒食肉及以葷辛。命過之後,當沒九幽,冥冥長夜之中,切切寒冰之獄。假使慈悲父母,誰知苦爽含酸,雖有恩愛妻兒,豈見孤魂受痛?唯有三天教主、六道大師,哀愍眾生,猶如赤子,惟慈惟愛,普救眾生,降福降恩,援濟含識。御慈悲之救物,敬元始之洪恩,各各率勵身心,一時歛意。罪無大小,並乞消除,障有淺深,一朝懺盡,一心稽首,歸依信禮。   唐天皇於中嶽逍遙問三一法,潘尊師答曰:謹按《皇人守一經》存三守一之法,先心思存兩眉間,卻入三寸為上丹田之中,一神名赤子,字元先,一名帝卿,人長三寸,赤幘、赤衣、赤履。次思心中丹田之中,一神名真人,字子丹,一名光堅,赤幘、赤衣、赤履,人長三寸。次思臍下三寸為下丹田之中,一神名嬰兒,字元陽子,一名谷玄子,赤幘、赤衣、赤履,人長三寸。思見下一坐金床玉机,常以金鑪玉匕攪精氣訖。思上一來下,往在中一左面,復思下一手持金鑪玉匕,上在中一右面,先以精哺上中一計,令人得十三口,便思上一還所住,次思下一還所住訖便止。真人曰:子能守一萬事畢。一者,身之帝君也。守帝則帝在,帝在則三萬六千神皆莫敢不在也。思之可以卻百鬼眾精,五兵水火,眾灾五毒,虎狼蛇蝗,蛟龍魍魎,山精鬼魅,不得近人耳。   唐天皇問曰:額上髮際九宮,並是何宮?尊師答曰:謹按《登真隱訣經》,其髮際以後九宮,一名雙田宮,一名明堂宮,一名洞房宮,一名丹田宮,一名流珠宮,一名玉帝宮,一名天庭宮,一名極真宮,一名玄丹宮。謹按《登真隱訣》,其頭中兩眉間上,都入三分為守寸雙田,卻入一寸為明堂宮,卻入二寸為洞房宮,卻入三寸為丹田宮,卻入四寸為流珠宮,卻入五寸為玉帝宮;明堂上一寸為天庭宮,洞房上一寸為極真宮,丹田上一寸為玄丹宮,流珠宮上一寸為太皇宮。凡一頭中九宮也。   唐天皇問曰:六合宮在何處?尊師答曰:謹按《雙景經》其六宮在眉後空處入皮一分,仍辟方九分是。   唐天皇問曰:道家階梯,證果竟在何處?太一宗師答曰:竊以法性常湛,真理唯寂,雖混成而有物,而虛廓無眹,機感所及,冥然已周,因教立名,厥義無量。 夫道者,圓通之妙稱。聖者,玄覺之至名。一切有形,皆含道性。然得道有多少,通覺有淺深。通俗而不通真,未為得道,覺近而不覺遠,非名聖人。是以痛痒寒溫,蓋萬物之小覺,轉九結網,斯一藝之近通,然為道日疏,去聖逾遠。自非挺然玄悟,超然大通,焉能覺三界之沾危,通四生於壽域?斯蓋以通通覺,令未覺者皆通以覺,覺通,使未通者皆覺,所以成大覺,於是號圓通。然則唯法與人通,本通迹,色觀則非有,應感則非無。是以大道天尊,有真有應,真則湛然常住,不滅不生,應則有去有來,權示接引。然真應兩端,身亦不一,真身則為道本,應身則為化迹。化迹劫劫出見,垂像流音,說經度人,不可稱數,以無量大惠攝受群生。 一切眾生,根性差別,故設科立教,漸頓有殊。是諸行人,初發道意,起回向心,如說修行,先持淨戒。所言戒者,法有二種:一者有得戒,二者無得戒。有得戒者,即《太玄真經》所謂三戒、五戒、九戒、十戒、百八十戒、三百大戒之例是也。無得戒者,即謂上機之人,靈識惠解,業行精微,離諸有心,不嬰塵染,體入空界,跡蹈真源,不求常樂而眾善自臻,不厭人間而諸惡自息。本自無持,今即不犯,無犯是名無得。既其無得,亦復無失,無得故謂為真上機之人。其戒如此,若能持戒不犯,登十轉位,得五道果,言十轉位,得五道果。 言十轉位,按《海空智藏經》曰:一者無憂轉,二淨心轉,三釋滯轉,四道儒轉,五達解轉,六善見轉,七權物轉,八了機轉,九天明轉,十具足轉。五道果者,經曰:果有五種,一者地仙果,二飛仙果,三自在果,四無漏果,五無為果。 若人修行服食休粮,研精道味,志慕山林,隱形棲遁,餐霞納氣,弃於甘腴,身輕體健,免於老死,遊心道本,不食眾生,行慈悲法,或生處貴家,所居華麗,身無疾惱,長齋蔬食,捨離婬欲,修如上法,則獲地仙之果。如人行諸善業,守護戒行,未嘗缺犯,端身正心,休根絕穀,善持六根,不染垢污,行業模準,不越理度,遊踐名嶽,餐餌雲霞,靜心堅固,安然不動,雖不廣覽大洞妙音,而守持淨戒,如瑠璃珠內外明徹。脩如上術,即獲飛仙之果。如人善達禁戒,種種威儀,身心所行,冥合規矩,天人崇仰,莫不供養,神力變化,應見無方,志意所之,莫不必遂,不餐藥餌,自然飽滿,若欲食者,應念而至於此世間,形慮自在,遊行山澤,得無懼心,常修善業,形隨感起,心如山嶽,習行神通,思微定於思微中,能分身形,應赴無量。通此術者,則獲自在果。如人於一切法照了通達,於佗心行分別巨細,無有差失,利益無量,入空有際,經典悉皆受持,無復煩惱,貪嗔愛著,悉皆捨離,六入清浄,三結永斷,曉了照達,辯才說法,廣度眾生,於一報內及至未來,終不退轉,漸漸階梯,至無上道。勤修此法,則獲無漏道果。無為果者,即是入寂無上法門,寂境即是無為,無為即是寂境。寂境者,不生不死,故能長生;不毀不變,故能應變。無為即是有為,有為即是無為。以無為生有為,以有為入無為境,即是感應。感應即是寂境,以寂境生感應,以感應歸寂境,微妙莫測,神力難思,窮極深幽,故名解脫,是無為最上之果。 五果功成,十轉行滿,然後離三界縛,昇出九清,證太一道,紹法王位,惡根永斷,眾德普會,三達洞照,五眼明徹。非身離身,亦不不身,而以一形周遍六道。非心離心,亦不不心,而以一念了一切法。解眾生性,即真道性;一相無相,以此為無,而獨能為萬物之始。以是義故,故稱元始。雖近遵一切,道為獨尊,常處三清,出諸天上,八方五億,諸天所尊,故稱天尊。尊義多名,略開五稱,所謂道德中尊,智惠中尊,神通中尊,淨妙中尊。功德巍巍,讚詠難盡。   唐天皇問曰:天尊名號,有何階級?尊師答曰:謹按靈寶諸經及三界圖籙:道有三清三界。其三清境者,則玉清、上清、太清;三界者,則欲界、色界、無色界。其下欲界有六天,其中色界有十八天,其上無色界有四天。 三界之上,復有四種人天,合有三十二天。從四人天已下,三界之中,猶未免於三灾劫壞。從無色界已上,則三灾所不及,劫會所不干。其三清境中,各有一天,則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此三清三界,各有諸天帝皇,真仙品格,僚屬極多,非可具述。 又有大羅天彌覆三清之上,合三清、大羅、三界等為三十六天。其大羅天中有玉京山,山上有七寶城,城周旋二十四萬里,高二萬四千里。城中有七寶玄臺,九萬層臺,出城上三百六十里。臺上又生七寶之樹,八株樹高臺上七百二十里,其樹施枝布葉,彌覆城上八方無極之外。其樹以金銀為根株,珠玉為枝柯,珊瑚夜光為樹葉,碧石、瑪瑙、瑠璃、琥珀為子實,金銀珠玉交錯。其間微風動條,枝葉集麗,讚詠洞章,玄煥曜目,四靈邕邕,宮殿樓觀,難可稱焉。諸天帝王,大聖天尊,妙行真人,仙童玉女,皆各奉功朝修,灑掃、燒香、散花。師子辟邪,神龍朱鳳,悉皆飛翔。靈獸侍衛,百千萬種。此山出五色流泉,又有九色光明,徹照大羅眾天之上,虛皇大道元始天尊之所都。 故《度人經》曰:三界之上,眇眇大羅,上無色根,雲層峨峨,唯有元始,浩劫之家。即斯謂也。常至三元八節諸是齋日,十方上聖,諸天帝皇,妙行真人,無鞅數眾,並嚴天威羽服,各從十千萬人,駕雲乘龍,作天大樂,嘯歌邕邕,十絕靈幡,飄流浮空而上,大會玄都,朝宗玉京元始天尊。眾聖皆燒香朝禮,飛行步虛,歌玄都之絕麗,歎宮闕之奇名。眾聖交觀,非可名焉。 又《眾篇經》曰;太上大道君,高上玉帝,十方至真,並乘五色瓊輪,琅輿碧輦,九色玄龍,十絕羽蓋,三素流雲。諸天大聖,妙行真人,皆乘碧霞,九靈流景,飛雲玉輿,慶霄四會,三晨吐芳,飛香八凑,流電激揚,華精灌日,三景合明,神霞煥爛,流盻太元。從五帝神仙,桑林千真,師子白鵠,虎豹龍麟。靈妃散華,金童揚煙,五道開塗,三界通津。徘徊雲路,嘯詠十天,上詣三清大羅之上,太玄玉都寒靈丹殿,紫微上宮,建天寶羽服,詣元始天尊金闕之下,請受《元始靈寶赤書玉篇真文》。天尊挺生神狀,以道為身,非假因緣,而有待藉。故《無量經》曰:元始祖劫,化生諸天,開明三景,是為天根。上無復祖,唯道為身,應化濟物,顯號無窮,攝迹歸真,則湛而為一。 以其諸天敬奉,號曰天尊。為萬有之根,故稱元始。 諸真者,謹按道經:初從凡學,受持法戒,行無缺犯,則名係仙錄,得入五嶽靈山洞宮之中。從洞宮中,進學無替,位登慾界諸天。 從慾界天中,進道無替,位登色界諸天。從色界諸天,進道無替,位登無色界諸天。從無色界諸天,進道無替,位登四種人天。從四種人天,進道無替,位登無上三天。從無上三天,進道無替,位登最上大羅之天。從無色界以下三界天中,若不進修無上大道,則年劫有近遠,三灾所及,未免劫中之期。從四種人天已上,即是至道極果,畢竟不壞仙宮,與道同真,常湛極樂。   唐天皇問曰:太上道君已下何名人?潘尊師答曰:真途窈冥,絕諸色象,應迹森列,廣現無邊,故有三清三界之殊,九地九天之別。諸天宮館,各有方所,或大或細,不可勝言。今則按《無量度人經》,有三十二天,三十二帝所居宮館,各在其天。

太一經

大道明言。一切諸法。無邊智慧。令諸天人大聖。無量真人。 及諸法界。有色無色。有相無相。各令心信成就。知是眾生。 求於正教。是人從流。此人非流。是人正住。此人非住。知此法時。 已到法岸。住於至境。得法深味。得法宗本。得正解脫。修諸正行。 以淨天眼。見諸眾生。造身口意。三業不善。墮於地獄。畜生惡鬼。 難忍塗炭。風刀往還。晝夜不息。見諸眾生。修善業者。勇猛精進。 行持道法。務欲濟人。當知此人。得生天上。快樂無極。若在人中。 聰明殊勝。我於無量劫中。見諸眾生。從闇入闇。昏塞迷悉。不能解悟。 有諸眾生。從闇入明。知識知見。有諸眾生。從明入闇。捨真入偽。 不識道法。有諸眾生。從明入明。真如滿月。若或一切。或因惡業成教。 或困貪慾。瞋恚愚癡。是業深重。必墮地獄。受諸惡報。如是之人。 若能發心。修身修戒。行種種法。知省知悟。不墮地獄。懺悔發露。 所有諸惡。今日懺悔。即悔之後。於今己去。更不敢作。慚愧成就。 脫離三惡道。供養三寶。以是因緣。不墮地獄,獲大善利。 種種果報,莊嚴其身。得天妙相。清靜自在。如青蓮花。具足果報。 若或生不信想。起一切惡業。諸罪皆至。所求不得。所願不遂。 所作不成。所望不至。種種愁憂。非是一端。受如是等無量之苦。 現世受報。無量大慈大智大慧真人乃見世人。不知因緣。不能懺悔。 不自省思。不自悔覺。不生慚愧。無有怖懼。是罪增長。地獄受報。 解脫何期。長夜冥冥。苦毒備經。如是眾生。亦有道性。為諸煩惱之所覆蔽。 不能得見光明智慧。無量功德。猶如闇夜。所見不真。所謂世間男女。 若識若不識。若去若來。若彼若此。舍宅城村。衣裳飲食。山海林木。 眾生壽命。皆是道本。無有他相。無有他色。太妙純一。至寂無為。 永生永樂。無有障塞。大通圓滿。而說偈曰。我於是時。明大智慧。 說諸微妙。示眾諸生。得聞是悟。令其堅固。故行無厭。真心清靜。 歡喜無悔。無有怖畏。不內不外。不瞋不怒。如此之時。無有顛倒。 是諸性向。無礙自在。

道教神系組織 身為道教徒 您不知不可

道教組織系自混沌空之無極界,至二儀判分天地肇定之太極界,以至現世界,其體系由天曹、地府、神道、人道所組成。 無極之先,渺冥空洞,道炁混融,無如祖炁,太無混一大道君太聖祖,化生至道之中,激盪無極始炁,結凝天地之精-元始天王聖祖,主宰無極界施張造化,運導陰陽生育天地,綱維萬象,是為道生天地,天地生人。聖祖再一炁化三清,第一化為玉清元始天尊,第二化為上清靈寶天尊,第三化為太清道德天尊,稱為「道經師」為教徒皈依之三寶。元始天王復與太元聖母通氣結精,化生東王木公,西王金母,生育陰陽,為萬物之首,並分掌天下三界十方男女登仙之籍,凡世人修真得道,功成行滿昇天之時,尤其校定階品功以封之。先天真聖原本自無生有,化化相生,如九天真王、太上真人、金闕老君、九天普化天尊、九天玄女娘娘、九天玄祖天尊、九天妙道天尊、九天元皇天尊、無上元君、鐵岩上帝、鐵峰上帝、鐵仙上帝、鐵洞上帝、鐵翁上帝、太乙元君等。木公、金母再化五方五老-中央黃靈混元老君、東方青靈始老君、南方丹靈真老君、北方五靈玄老君,此乃五行之精,各掌五方運化,以上形成無極界之神道組織。 五老合一炁化為斗姥天尊、斗姥為眾星之母、主宰太極界、(燮)理五行、升降二炁、功沾三界、德潤群生。五老再按五行化五方五帝,以分佈四方,主司四時。 青靈始老君化為東方青帝,主木,司春。 丹靈真老君化為南方赤帝,主火,司夏。 皓靈皇老君化為西方白帝,主金,司秋。 五靈玄老君化為北方黑地,主水,司冬。 中央黃老君化為中央黃帝,主土,司四季。 自此四方位猷,五行運化而無窮盡。 「昊天玉皇上帝」統御諸天。綜領萬聖,為太極界至尊之神,下列四極、三官、五斗、星辰列宿如後: 四極大帝-北極紫微大帝綜御萬星,南極長生大帝綜御萬靈,西極天皇大帝綜御萬神,東極青華大帝御萬類,四極大帝係輔佐玉皇上帝統御萬天。 三官大帝-上元天官,主宰眾生善惡之籍,至諸仙升降之司。中元地官掌理八極四維五嶽,考眾生禍福之機,核男女善惡之籍。下元水官,主管江河淮海水域萬靈,長死魂鬼神之籍,錄眾生功過之條。 五斗星君-北斗星君曰七元,主解厄,計七宮:第一天樞陽明貪狼星君,第二天璇陰精巨門星君,第三天璣真人祿存星君,第四天權玄明文曲星君,第五天衡丹元廉貞星君,第六闓陽北極舞曲星君,第七瑤光明衝破軍星君。南斗星君曰六司主延壽,計六宮:第一天府司命星君,第二天相司祿星君,第三天梁延壽星君,第四天同益算星君,第五天樞度厄星君,第六天機上生星君。東斗星君主紀算,計五宮:第一蒼靈延生星君,第二陵光護命星君,第三關天集福星君,第四大明和陽保和星君,第五尾極總監星君。西斗星君主紀名,計四宮:一宮白標星君,二府高元星君,三典皇靈星君,四將巨威星君。中斗星君曰大魁,計三宮:第一赫靈度世星君,第二斡化上聖星君,第三沖和至德星君。 五方五德星君-東方木德重華星君,南方火德熒惑星君,西方金德太白星君,北方水德伺晨星君,中央土德地猴星君。 九曜-日曜(太陽帝君)、月曜(太陰皇君)、火曜(熒惑星)、水曜(晨星)、木曜(歲星)、金曜(太白星)、土曜(鎮星)、羅()黃旛星、計都(豹尾星),此九曜照耀世間,亦司善惡。 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綜二十八宿星君。 二十八宿星君-東方青龍君,綜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七星君。北方玄武星尹綜斗宿、牛宿、女宿、虛宿、危宿、室宿、璧宿七星君。西方白虎星君,綜奎宿、婁宿、胃宿、昴宿、畢宿、參宿、七星君。南方朱雀星君綜井宿、鬼宿、柳宿、星宿、張宿、翼宿、軫宿七星君。 六十甲子值年太遂:掌人間禍福之神,為一歲之主宰,甲子年金辨,乙丑年陳枋、丙寅年沈興、丁卯年耿章、戊辰年趙逢、己巳年郭燦、庚午年王清、辛未年李愫、壬申年留旺、癸酉年康志、甲戌年詹廣、乙亥年任保、丙子年邵喜、丁丑年汪文、戊寅年曾光、己卯年龔仲、庚辰年董德、辛巳年鄭但、壬午年陸明、癸未年魏仁、甲申年方杰、乙酉年蔣崇、丙戌年白敏、丁亥年封濟、戊子年茅鏜、己丑年潘佐、庚寅年鄔桓、辛卯年范甯、壬辰年彭泰、癸巳年徐華、甲午年張許、乙未年楊賢、丙申年蕭仲、丁酉年唐傑、戊戌年姜武、己亥年謝燾、庚子年虞鄒、辛丑年湯信、壬寅年賢諤、癸卯年皮時、甲辰年呂誠、乙巳年吳遂、丙午年艾析、丁未年伍炳、戊申年俞誥、己酉年程實、庚戌年倪復、辛亥年蔡堅、壬子年丘德、癸丑年朱簿、甲寅年章朝、乙卯年萬春、丙辰年辛亞、丁巳年商諺、戊午年黎卿、己未年傅儻、庚申年毛梓、辛酉年石政、壬戌年洪克、癸亥年盧程。 以上組成太極界神道組織,然凡是後天仙真,或修道成真,忠臣孝子為後是欽拜者或地方社稷等亦屬太極界之神如太乙真人、玄天上帝、觀音大士、驪山老母、文王、金闕後聖帝君、葛仙翁、東極真人陵陽子明、西極真人王方平、南極真人赤松子、北極真人安期生、希夷真人、靈妙道真君、三茅真君-聖佑沖虛真君、德佑沖靜真君、仁佑沖慧真君、東華帝君、潛虛帝君、道純帝君、文昌帝君、白鶴真人、李白真人、鬼谷仙師、南華真人、姜子牙真人、孫臏真人、張良真人。八仙-鍾離、呂洞賓、張果老、韓湘子、李鐵拐、曹國舅、藍采和、何仙姑。海膽帝君及南宗七祖-張紫陽、石杏林、薛道光、陳泥丸、白紫清、劉永年、彭鶴林。重陽帝君及北宗七真-邱長春、馬丹陽、劉長生、譚長真、郝廣甯、王玉陽、孫不二真人。趙元帥、康元帥、托塔天王、王天君、關聖帝君、保生大帝、註生娘娘、天上聖母、順天聖母、岳王武穆、延平君王、開漳聖王、三田都元帥、五府千歲、三山國王、中譚元帥、清水祖師、靈安尊王、廣利尊王、廣澤尊王、門神(秦叔寶、尉遲恭)、東廚司命、福德正神、財神爺、地祇主等。 現世界之始,為洪荒之世,天地混沌,時天皇氏出,其上察天象之儀,以自然至理,啟迪族人,篤德深道,設教導民,以歸之根本。於是五運始興,人民於焉繁息,文化方始建立。天皇傳之地皇,其深察天體,極軸族轉之理,而定晝夜日月時辰,推測四時復始,啟示四方,民始知季節氣候,其時,正是萬物精靈孕育之初,乾坤陰陽昭明。人皇氏定九區以治市政,宜化八方,教民尊卑之道,分別男女,定夫妻制,化民成俗,社會秩序於焉井然改觀。有巢氏立火,積柴儲薪,只天布躔,以劃分七政,設傳教之台,受民請益,立師道之始。祝融氏教民溫順相和,努力勤樸,屯墾荒地,為民施醫治疾,民莫不敬慕德政,天下洽和,萬物叢生。伏羲氏出,教以畜牧、佃魚以養民,創列星分度制甲曆以序民,做八卦、象天地萬物名色以啟民智,並制嫁聚,定人倫,形成家族氏系,民生漸形繁育。神農氏立,教民耕稼之法,興農利民,顧後世耕田之人謂之農人。嚐百草,著醫經,並以日中為市,教民聚貨,交易而退,後世之醫農商政從此起源。又設祭祀之禮,敬奉天地之儀,設教宣道,化俗為樸,興教於天下,萬國雍和。黃帝承神農之後而立政,創始人類諸多發明,命史官倉頡依類象形而造字,又以天干地支分配甲子,建築宮室,鑄造貨幣,發明蠶絲,著作醫經,訂定律呂,官司分職,區劃土地分州邑,成井田之制等等,孕育人類文明之始,成為中華民族之始祖。 地府由太乙救苦天尊主統御之權,下列五嶽,城隍十殿二十四地獄。 五嶽: 東嶽泰山大生齊仁聖帝-司糾察、陰陽地府、善惡之權 西嶽華山大利金天順聖帝-司金銀財寶飛禽 南嶽衡山大化司天照聖帝-司星辰分野水族龍魚 北嶽恆山大貞安天元聖帝-司河淮江齊 中嶽嵩山大寧中天崇聖帝-司大地訓谷走獸   府縣城隍:府(省)城隍治一省之事,縣城隍治一縣之事,主司賞善罰惡。 酆都大帝-天下鬼神之宗,下佈六天宮,凡人逝後,由之審判其功罪。第一約絕陰天宮,第二太殺諒事宗天宮,第三明晨耐犯武城天宮,第四恬照罪氣天宮,第五宗靈七非天宮,第六敢司連宛屢犯天宮。   十殿冥王: 第一殿秦廣王,第二殿楚江王,第三殿宋帝王,第四殿五官王,第五殿閻羅王,第六殿汴城王,第七殿泰山王,第八殿平等王,第九殿都市王,第十殿轉輪王。   二十四地獄: 一曰鑊湯地獄,二曰銅柱地獄,三曰鐵犁耕舌地獄,四曰刀山劍樹地獄,五曰剉碓地獄,六曰毒蛇食心地獄,七曰鎔銅灌口地獄,八曰爐炭地獄,九曰鐵輪地獄,十曰運石為山地獄,十一曰鐵床地獄,十二曰劍林地獄,十三曰寒冰地獄,十四曰猛火地獄,十五曰鐵杖亂拷地獄,十六曰大石壓身地獄,十七曰鐵錐刺身地獄,十八曰鐵丸地獄,十九曰吞火食炭地獄,二十曰磑磨碓擣地獄,二十一曰鐵汁地獄,二十二曰拔舌地獄,二十三曰鐵鎖地獄,二十四曰鋸解地獄。 道教天曹地府之神道系統,莫不以規範人類善惡,定奪祿算,掌御禍福,奉勸世人,天地鬼神森列昭布,當恪意行善修德,自可免卻災煞厄難,更獲福報,所求皆遂。

2022 壬寅年道士法師課程班 更改 上課地點

上課為期十五週 本院週日班為每個星期日 早上9:00至下午4:30 註冊時間: 五月二十九日  (早上9:00至17:30 報到,繳費,領書,填表) 本院上課地點:新北市鶯歌區中正一路303巷1號  鶯歌孫臏廟教室 孫臏廟聯絡電話:02-26734029

農曆七月普渡 請好兄弟吃大餐 一年只有一次

農曆七月普渡 請好兄弟吃大餐 一年只有一次  中元節是中華文化上在七月十五的傳統節日,百姓慶祝中元節是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萬靈的節日 融合著道教規範 中元節也稱為地官赦罪日,當佛教傳入中原後又以此日為盂蘭盆節 在現今西藏 或是 印度根本沒有的節日,在東亞中巫覡宗教及民間信仰習合,不少有華人的地區在同一日都有各式活動。在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 七月十五日 也俗稱鬼節、七月半。 道教的地官赦罪日同時也是祭祀地上一切亡靈的日子,七月一日地府大門打開,陰間的鬼魂會被釋放出來,由冥間面燃大士普渡真君管理。有子孫、後人祭祀的鬼魂回到家中神主牌去接受香火供養;無主孤魂就四處徘徊找食物。基於人飢己飢、人溺己溺、惠及眾鬼的思想,人們紛紛在七月,舉行設食祭祀、誦經作法等「普渡」、「施孤」布施活動,以普遍超渡孤魂野鬼,防止它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這一天會有普渡的習俗,稱為中元普渡,在民間更發展為盛大的祭典,也是道教思想和儀式,又稱為中元法會、中元建醮等。

靈寶天尊說金章壽生經

靈寶天尊說金章壽生經 爾時,靈寶天尊在浮羅世界净明國土,善積山中七寶樹下,與無量飛天神王,及諸仙聖眾演說妙法。 乃放九色彩光,徧照十方一切眾生善惡果報,或貴或賤,或富或貧。 大眾懷疑此等眾生,有如上果,未敢議問。   時有光妙音真人,從座而起,嚴整衣冠,叩頭長跪, 上白天尊曰:適見威光,照耀十方。或男或女,富貴貧賤,苦樂不同。 此等眾生,有何異因。伏願聖慈憫,以所請賜以訣言。 天尊曰:善哉善哉。汝當復坐,靜默安神,一心諦聽。 天尊言:十方一切眾生,命屬天曹,身擊地府,當得人身之日, 曾於地府所屬冥司,借貸祿庫受生錢財。方以祿簿注財,為人富貴。 其有貧賤者,為從劫至劫,負欠冥司奪祿,在世窮乏,皆冥官所尅,陽祿填於陰債。 是使貴賤貧富,苦樂不同,汝當省知。 天尊言:吾昔賜寶樹一株,付與酆都北帝,植於冥京,明察眾生善惡果報。 以聖箭三隻,神弓三張,給與得生人身男女。 將此弓箭望寶樹而射,射得東枝,得官爵長命身。 射得南枝,得延年康健身。 射得西枝,得富貴榮華身。 射得北枝,得貧窮困苦身。 如上之寶樹者,乃是業鏡果報之緣。 若在生欽敬三寶,方便布施,設齋誦經,行種種善緣,及依吾教誦念此經,燒還祿庫受生錢者,得三生為男子身。若復死亡,不經地獄,再復人身。   酆都若以弓箭施為寶樹,我以神力扶持,無使中於北枝,再得榮貴之身。 若復有人在世慳貪愚癡,不信經法,負債不還,更相嫉妬,不念善因,惟惡是修,致使罪簿注名,天曹减筭,及負欠冥司受生錢財,在世不還,更相誑妄,死入地獄,萬劫方生畜獸身,輪轉果報。若復得為人身,再以神弓聖箭,於寶樹自然果報。 射中北枝,既得為人,貧窮下賤,及不信善緣之報。 真人又白天尊言: 未審人之生身,從何所屬冥曹庫借過受生錢,在世貢還何庫分。 雖蒙開悟,未測此因,幸望慈尊,為眾分別。 天尊曰:人之生身,便有十二年直宮分,各有曹典,主掌祿庫。我今為汝顯說十二官曹姓屬。 子生人,欠錢一萬三千貫,屬第一庫,曹官姓李。 丑生人,欠錢二十八萬貫,屬第二庫,曹官姓田。 寅生人,欠錢八萬貫,屬第三庫,曹官姓雷。 卯生人,欠錢八萬貫,屬第四庫,曹官姓柳。 辰生人,欠錢五萬貫,屬第五庫,曹官姓袁。 巳生人,欠錢七萬貫,屬第六庫,曹官姓紀。 午生人,欠錢二十六萬貫,屬第七庫,曹官姓許。 未生人,欠錢十萬貫,屬第八庫,曹官姓朱。 申生人,欠錢四萬貫,屬第九庫,曹官姓車。 酉生人,欠錢五萬貫,屬第十庫,曹官姓鄭。 戌生人,欠錢二萬五千貫、屬第十一庫,曹官姓成。 亥生人,欠錢九千貫,屬第十二庫,曹官姓亢。 天尊又言: 前十二宮庫官,各主局生人欠受生錢博,及得為人身,曾許所屬元辰錢財,乞註受生祿庫之簿,合同冥司之籍。 真人曰:此之元辰,亦未審於名位錢數,更望慈憫,盡其所說。 天尊含笑而言曰: 善哉。汝當盡力,為於眾生。吾當再為汝開演十二所屬元辰姓名錢數。 子生人,本命元辰劉文真,當得人身,許錢七千貫。 丑生人,本命元辰孟候,當得人身,許錢九千貫。 寅生人,本命元辰鍾元,當得人身,許錢六千貫。 卯生人,本命元辰郝元,當得人身,許錢一萬貫。 辰生人,本命元辰李文亮,當得人身,許錢五千四佰貫。 巳生人,本命元辰曹交,當得人身,許錢一千貫。 午生人,本命元辰張巳,當得人身,許錢九千貫。 未生人,本命元辰孫恭,當得人身,許錢四千貫。 申生人,本命元辰杜準,當得人身,許錢八千貫。 酉生人,本命元辰田交佑,當得人身,許錢五千貫。 戌生人,本命元辰崔漸進,當得人身,許錢五千貫。 亥生人,本命元辰王爽,當得人身,許錢六千貫。   爾時,天尊告諸四眾,若有善信男女,意樂經法,布施貨財,依此經典,建立道場, 嚴備香花,燈燭莊嚴,供養三寶大道、諸仙大聖,六時行道,十徧轉經,修齋設醮, 准備所欠受生錢數,及許元辰之財,一一明具,合伺疏牒,燒還本屬庫分者,即得見世獲福,榮貴果報,來生永無苦難。   若有眾生不信前緣,返生惡業者,一墮九泉,若不具陳,故有生死苦樂之報。汝等大眾,各自省知。 是時, 光妙音真人,及諸仙眾,酆都北帝、閻羅冥官、祿庫曹典、本屬元辰、在會大眾,一切稽首,瞻仰尊顏,頂禮而退。   於是光妙音真人傳教世間,濟度存亡,讚歡敷揚,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