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養生內丹

0
821

道教養生內丹

內丹,簡單地說,就是人身體之內精、氣、神三者的一種結合物。是藉用外丹的名詞術語,將人體作為煉丹的爐子,把精氣神作為煉丹的藥物,讓氣按照一定的線路在人體經絡問有節奏地運行,在運行中不斷的吐故納新,使人永遠充滿活力,為人的長壽提供原動力,這股原動力被習慣地稱為“內丹”,內丹家以丹像日月,比之如陰陽、心性,神氣,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與天地合一,比之為金剛不壞之體,故亦稱曰金丹。道家歷來稱其為“內丹”。

道家煉養術從外丹發展到內丹,是一個由繁入簡,博而返簡的必然過程。內丹術的出現雖然要比外丹術來得晚,但同樣是源遠流長。內丹術是早期神仙道術中守一、行氣、導引、房中等煉養功夫的綜合發展。

道家煉養之道,亦稱金丹大道。道教養生家認為,內丹是道教煉養工夫的核心,是靜功、動功、氣功、房中、服食等功夫的綜合發展。

《上洞心丹經訣》以行氣、胎息為內丹之義,謂“欲求神仙,當得至要,至要在寶精行氣,服食大藥。雖云行氣,而行氣有數十法,大要在還精補腦。雖云服氣,而服氣之法百餘事,大要在始息。”書中有“修內丹法秘訣”,即以靜坐行氣著手,運精氣過三關直入腑,“腦滿之後,丹自玄膺而下,其味甘,其氣香,至此則內丹成矣”。

《指歸集》序稱:“回風混合法,使精合神,神合氣,氣合真,混崙神丹。百日丹成。”“內丹之說,不過心腎交會,精氣搬運,存神閉息,吐故納新,或專房中之術,或採日月精華,或服餌草木,或辟穀休妻。”據此可知,內丹包容甚廣。

關於內丹學說的緣起,陳致虛《上陽子金丹大要》認為源於黃帝、老子“求於冊者,當以《陰符》、《道德》為祖,《金碧》、《參同》次之。”也就是說,內丹之學肇自先秦兩漢時期。

宋陳顯微《周易參同契解》王夷序稱,“又古今諸仙,多尊《參同契》為丹法之祖。”

至隋代,蘇元朗著《旨道篇》,內丹之說始倡於世。再經唐末五代,崔希範、鍾離權、呂洞賓、陳摶等人大加推行,研討內丹已成風氣。

入宋之後,承鐘呂、陳摶丹法遺風,首推張伯端。其後遞傳,至白玉蟾而成內丹南宗一派。金元之際,王重陽開全真道門,有弟子七人,遂成內丹北宗一派。

其後明代陸潛虛創內丹東派,清代李涵虛創內丹西派,此外尚有三豐派、伍柳派、先天派,青城派等等。這樣一來,內丹便成為宋元明清道教的主要煉養方術而傳播、流行。

內丹家將人體的某些部位比作爐鼎,以精、氣、神為內煉三寶。所謂的精、氣、神,乃指人體先天秉賦的元精、元氣和元神。其中精是基礎,氣是動力,神是主宰。以神(意念)為火候,以精氣為藥物,以神馭氣,以神煉精,使精氣神聚凝不散,而結成內丹。他們又以五行配五臟,認為心在上,屬火,卦象為離;腎在下,屬水,卦象為坎。煉丹的核心就在於心腎相交,取坎中之陽,填離中之陰,而成純陽之乾體。所謂“取將坎位中心實,點化離宮腹裡陰。從此變成乾卦體,潛藏飛躍總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