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道教嗣熊宗師府

太一經

大道明言。一切諸法。無邊智慧。令諸天人大聖。無量真人。 及諸法界。有色無色。有相無相。各令心信成就。知是眾生。 求於正教。是人從流。此人非流。是人正住。此人非住。知此法時。 已到法岸。住於至境。得法深味。得法宗本。得正解脫。修諸正行。 以淨天眼。見諸眾生。造身口意。三業不善。墮於地獄。畜生惡鬼。 難忍塗炭。風刀往還。晝夜不息。見諸眾生。修善業者。勇猛精進。 行持道法。務欲濟人。當知此人。得生天上。快樂無極。若在人中。 聰明殊勝。我於無量劫中。見諸眾生。從闇入闇。昏塞迷悉。不能解悟。 有諸眾生。從闇入明。知識知見。有諸眾生。從明入闇。捨真入偽。 不識道法。有諸眾生。從明入明。真如滿月。若或一切。或因惡業成教。 或困貪慾。瞋恚愚癡。是業深重。必墮地獄。受諸惡報。如是之人。 若能發心。修身修戒。行種種法。知省知悟。不墮地獄。懺悔發露。 所有諸惡。今日懺悔。即悔之後。於今己去。更不敢作。慚愧成就。 脫離三惡道。供養三寶。以是因緣。不墮地獄,獲大善利。 種種果報,莊嚴其身。得天妙相。清靜自在。如青蓮花。具足果報。 若或生不信想。起一切惡業。諸罪皆至。所求不得。所願不遂。 所作不成。所望不至。種種愁憂。非是一端。受如是等無量之苦。 現世受報。無量大慈大智大慧真人乃見世人。不知因緣。不能懺悔。 不自省思。不自悔覺。不生慚愧。無有怖懼。是罪增長。地獄受報。 解脫何期。長夜冥冥。苦毒備經。如是眾生。亦有道性。為諸煩惱之所覆蔽。 不能得見光明智慧。無量功德。猶如闇夜。所見不真。所謂世間男女。 若識若不識。若去若來。若彼若此。舍宅城村。衣裳飲食。山海林木。 眾生壽命。皆是道本。無有他相。無有他色。太妙純一。至寂無為。 永生永樂。無有障塞。大通圓滿。而說偈曰。我於是時。明大智慧。 說諸微妙。示眾諸生。得聞是悟。令其堅固。故行無厭。真心清靜。 歡喜無悔。無有怖畏。不內不外。不瞋不怒。如此之時。無有顛倒。 是諸性向。無礙自在。

學道之人,道心重 則凡心輕 系分陰陽

學道之人,道心重 則凡心輕 凡事相對   道教修為,全憑道字作根基。 道法自然,無為而無不為,無生而無不生,無有而無不有,無化而無不化。 道為天地之本根,宇宙之體要;故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故道為生天生地生人生萬物之總樞,且貫串始終,上起鴻蒙未判之先天虛無,下迄億萬世後之後天無窮變化,總不離這個。 本不可說,而強為之說,如上;本不可名,而強名之曰道;此實為道教之本體論。 原其未始,無形無象;即所謂無極也。   迄其緒初,始立其一。 一者,道之所生,萬物之所自,即所謂太極也。 太極本體,孕合陰陽,迄其判分為二,陰陽始形,即所謂兩儀也。 陰陽交而三以立,四象以形,萬物以生;故曰二生三,兩儀生四象,三生萬物。 陰陽不交,則天地或幾乎息矣。 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 道教修持,重參悟以明道,重擇善以守道,力行以修道,貫徹終始以成道。 始終不違道者,正在其「秉要執本」也。   佛教少林寺傳宗六祖以「本來無一物」得衣缽,即在悟見真如本性,亦即悟見道體也。 (佛教也離不開道體)   天地於「本來無一物」中生萬物,然雖萬物森羅,最後卻仍歸於「本來無一物」。 道教本此,因陰陽造化之理,生生不息之功,故亦於「本來無一物」中生萬化。 而其最後一著所謂「登真」者,即是在與「宇宙之永恆」「天地之真常」合體也。 這是「人通於天」「人一於天」之神聖崇高境界,也就是人生之究極境界。 在此一超越時空之宇宙境界中,視天地萬物與世間萬相,皆為虛幻,變化無常,何常是不變不壞不生不滅的本體之「真」!   故視帝王將相之類的富貴功名事業,盡如浮雲過目而已。 人而欲完成其人生,使成為一超越時空之「超人」「聖人」,與進而入於宇宙天地本體之「真境」的「真人」,其條件全在人的內在本質上之心性修養,而絕非外在事功上之名利成就。 心性上修養之完成,盡人可成,以本自具有,不少欠缺分毫,修之即得。 去幻棄染,返樸還淳,即爾立超真境。 這就是修持上之本體工夫,與人品上之內涵工夫。     欲徹見本體,首須生參悟以明道,此即孔門所謂「道問學」工夫。...

太上老君曰養生經

記載中太上老君隱居宋國沛地,自耕而食,自織而衣。豈知其名,無足自行,慕其名者接踵而至,求問修道之方,學術之旨,處世之要,於是其弟子遍天下。 有個弟子名庚桑楚,深得老子之道,住在北部畏壘山上。住三年,畏壘之地民風大變:男耕而有粟可食,女織而有衣可穿,各盡其能,童叟無欺,百姓和睦,世間太平。眾人欲推庚桑楚為君主。庚桑楚聞之,心中不悅,意欲遷居。弟子不解,庚桑楚道:“巨獸張口可以吞車,其勢可謂強矣,然獨步山林之外,則難免網羅之禍;巨魚,張口可以吞舟,其力可謂大矣,然躍於海灘之上,則眾蟻可以食之。故鳥不厭天高,獸不厭林密,魚不厭海深,兔不厭洞多。天高,鳥可以飛矣;林密,獸可以隱矣;海深,魚可以藏矣;洞多,兔可以逃矣。皆為保其身而全其生也。保身全生之人,宜斂形而藏影也,故不厭卑賤平庸、” 庚桑楚弟子中有一人,名南榮,年過三十,今日聞庚桑楚養生高論,欲求養生之道。庚桑楚道:“古人曰:土蜂不能孵青蟲,越雞不能孵鴻鵠,各有所能,各有所不能也。桑楚之才有限,不足以化汝,汝何不南去宋國沛地求教老子先生?”南榮聞言,辭別庚桑楚,頂風冒雪,行七日七夜而至老聃居舍。 南榮拜見老子,道:“弟子南榮,資質愚鈍難化,特行七日七夜,來此求教聖人。”太上老君道:“汝求何道?”“養生之道。”老聃曰:“養生之道,在神靜心清。靜神心清者,洗內心之污垢也。心中之垢,一為物慾,一為知求。去欲去求,則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則動靜自然。動靜自然,則心中無所牽掛,於是乎當臥則臥,當起則起,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外物不能擾其心。故學道之路,內外兩除也;得道之人,內外兩忘也。內者,心也;外者,物也。內外兩除者,內去欲求,外除物誘也;內外兩忘者,內忘欲求,外忘物誘也。由除至忘,則內外一體,皆歸於自然,於是達於大道矣!如今,汝心中念念不忘學道,亦是欲求也。除去求道之欲,則心中自靜;心中清靜,則大道可修矣?蹦先?聞言,苦心求道之意頓消。如釋重負,身心已變得清涼爽快 舒展曠達、平靜淡泊。於是拜謝老聃道:“先生一席話,勝我十年修。如今榮不請教大道,但願受養生之經。” 太上老君道:“養生之經,要在自然。動不知所向,止不知所為,隨物捲曲,隨波而流,動而與陽同德,靜而與陰同波。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此乃養生之經也。”南榮問道。“此乃完美之境界乎?”老聃道:“非也。此乃清融己心,入於自然之始也。倘入完美境界,則與禽獸共居於地而不以為卑,與神仙共樂於天而不以為貴;行不標新立異,止不思慮計謀,動不勞心傷神;來而不知所求,往而不知所欲。”南榮問道:“如此即至境乎?”老聃道。“未也。身立於天地之間,如同枯枝槁木;心居於形體之內,如同焦葉死灰。如此,則赤日炎炎而不覺熱,冰雪皚皚而不知寒,劍戟不能傷,虎豹不能害。於是乎禍亦不至,福亦不來。禍福皆無,苦樂皆忘也。”

農曆七月普渡 請好兄弟吃大餐 一年只有一次

農曆七月普渡 請好兄弟吃大餐 一年只有一次  中元節是中華文化上在七月十五的傳統節日,百姓慶祝中元節是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萬靈的節日 融合著道教規範 中元節也稱為地官赦罪日,當佛教傳入中原後又以此日為盂蘭盆節 在現今西藏 或是 印度根本沒有的節日,在東亞中巫覡宗教及民間信仰習合,不少有華人的地區在同一日都有各式活動。在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 七月十五日 也俗稱鬼節、七月半。 道教的地官赦罪日同時也是祭祀地上一切亡靈的日子,七月一日地府大門打開,陰間的鬼魂會被釋放出來,由冥間面燃大士普渡真君管理。有子孫、後人祭祀的鬼魂回到家中神主牌去接受香火供養;無主孤魂就四處徘徊找食物。基於人飢己飢、人溺己溺、惠及眾鬼的思想,人們紛紛在七月,舉行設食祭祀、誦經作法等「普渡」、「施孤」布施活動,以普遍超渡孤魂野鬼,防止它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這一天會有普渡的習俗,稱為中元普渡,在民間更發展為盛大的祭典,也是道教思想和儀式,又稱為中元法會、中元建醮等。

道教養生內丹

道教養生內丹 內丹,簡單地說,就是人身體之內精、氣、神三者的一種結合物。是藉用外丹的名詞術語,將人體作為煉丹的爐子,把精氣神作為煉丹的藥物,讓氣按照一定的線路在人體經絡問有節奏地運行,在運行中不斷的吐故納新,使人永遠充滿活力,為人的長壽提供原動力,這股原動力被習慣地稱為“內丹”,內丹家以丹像日月,比之如陰陽、心性,神氣,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與天地合一,比之為金剛不壞之體,故亦稱曰金丹。道家歷來稱其為“內丹”。 道家煉養術從外丹發展到內丹,是一個由繁入簡,博而返簡的必然過程。內丹術的出現雖然要比外丹術來得晚,但同樣是源遠流長。內丹術是早期神仙道術中守一、行氣、導引、房中等煉養功夫的綜合發展。 道家煉養之道,亦稱金丹大道。道教養生家認為,內丹是道教煉養工夫的核心,是靜功、動功、氣功、房中、服食等功夫的綜合發展。 《上洞心丹經訣》以行氣、胎息為內丹之義,謂“欲求神仙,當得至要,至要在寶精行氣,服食大藥。雖云行氣,而行氣有數十法,大要在還精補腦。雖云服氣,而服氣之法百餘事,大要在始息。”書中有“修內丹法秘訣”,即以靜坐行氣著手,運精氣過三關直入腑,“腦滿之後,丹自玄膺而下,其味甘,其氣香,至此則內丹成矣”。 《指歸集》序稱:“回風混合法,使精合神,神合氣,氣合真,混崙神丹。百日丹成。”“內丹之說,不過心腎交會,精氣搬運,存神閉息,吐故納新,或專房中之術,或採日月精華,或服餌草木,或辟穀休妻。”據此可知,內丹包容甚廣。 關於內丹學說的緣起,陳致虛《上陽子金丹大要》認為源於黃帝、老子“求於冊者,當以《陰符》、《道德》為祖,《金碧》、《參同》次之。”也就是說,內丹之學肇自先秦兩漢時期。 宋陳顯微《周易參同契解》王夷序稱,“又古今諸仙,多尊《參同契》為丹法之祖。” 至隋代,蘇元朗著《旨道篇》,內丹之說始倡於世。再經唐末五代,崔希範、鍾離權、呂洞賓、陳摶等人大加推行,研討內丹已成風氣。 入宋之後,承鐘呂、陳摶丹法遺風,首推張伯端。其後遞傳,至白玉蟾而成內丹南宗一派。金元之際,王重陽開全真道門,有弟子七人,遂成內丹北宗一派。 其後明代陸潛虛創內丹東派,清代李涵虛創內丹西派,此外尚有三豐派、伍柳派、先天派,青城派等等。這樣一來,內丹便成為宋元明清道教的主要煉養方術而傳播、流行。 內丹家將人體的某些部位比作爐鼎,以精、氣、神為內煉三寶。所謂的精、氣、神,乃指人體先天秉賦的元精、元氣和元神。其中精是基礎,氣是動力,神是主宰。以神(意念)為火候,以精氣為藥物,以神馭氣,以神煉精,使精氣神聚凝不散,而結成內丹。他們又以五行配五臟,認為心在上,屬火,卦象為離;腎在下,屬水,卦象為坎。煉丹的核心就在於心腎相交,取坎中之陽,填離中之陰,而成純陽之乾體。所謂“取將坎位中心實,點化離宮腹裡陰。從此變成乾卦體,潛藏飛躍總由心。”

道教的節慶《清明節 》

中華民族的清明節 (百善孝為先) 道教的節慶《清明節 》從古代至今掃墓的祭祀是表達我們對先祖懷念、感恩、孝順的方式從周禮的記載中 祭祖是一個禮規的儀式 講究是宴款我們自己祖先 還有一個重要奉祀儀式 古代時為祭天在祭祖 後者演變奉祀山神土地 另一名稱為《后土》先謝神護佑我們的祖墓無損壞 子孫因風水而庇佑興盛 ! 從古而今,清明節不只是一個掃墓祭祖儀式而已 代代相傳奉祀祖先 希望祖先保佑子孫平安的傳承 在道教傳承中 視死如視生 我們過的節慶都有代表的意義在 故清明節也是一種代代相傳孝道傳承!

太一宗四十七代大真人 赤蒼子

黃史宗師簡介 中華偉大的道家老子的傳人----黃史宗師(道號赤蒼子),一位奉天行道的道家典範,他稟承老子的智慧和傳統的道家思想,傳佈大道濟世利生的精神,寫下近代道教發展史的嶄新格局。 黃宗師字史,名金榜,一九七八年承老子太一宗脈,接任「道教太一宗嗣熊四十七代大宗師」,成立「中華道教嗣熊宗師府」掌教行化,台灣南北設立老子道場---玄都玉京山大羅天總府、玉京山大羅上仙府、雲台山大羅金仙府、紫霞山大羅真宰府、崆峒山大羅天仙府、崑崙山大羅昇仙府、太初道元院等,周興法教,廣敷宣化。又相繼成立「中華道教青年總會」、「中國道家協會」、「世界道教總會」、「國際老子道家總會」等,其信徒十數萬人,遍布海內外。 道教是大中華民族固有的宗教,是兩岸同根同源的宗教,數千年的歷史文化,道教發揮巨大的傳承貢獻,黃宗師一向以道教致力於兩岸的和平發展,促進兩岸的和諧交流,他認為中華民族不容切割,血脈不容分歧,傳統不容背離,團結是每個人民共同的責任,唯有團結一致,才能營造全民之福,才能為萬代子孫開啟繁榮昌盛的美好時代。 黃宗師以宏揚道教固有文化,整合道教體系,規範正統科律典制,神職奏授儀規,沿襲傳統祈禳醮祭,護國安民,廣化道德思想,佈善行仁,淨化社會人心,促進國家安定祥和,世界和平為目的。 其推動台灣道教,拓展道務情形如下: 推動兩岸道教文化交流,促進兩岸人民之和諧,增進兩岸人民之情誼。 推廣佈道工作,以道德善化人心,由個人而家庭,由家庭而延及於社會,各個推己及人,互相轉遞,互相傳化,共同創造一個沒有犯罪的和諧社會。 輔導道教廟宇正統的科儀、經典、禮節、規戒等協助處理宗教相關事宜,予以扶持道務之推動與發展。 辦理神職人員資格審核及授證工作。 設立道教學術研究進修機構,研究及推廣道教學術,培育專業人才,普及道學教育。 舉辦與推行各項慈善濟助公益活動。 整合道教各宗脈,將具有正宗的教義、法門、脈流、派別、保存宗派泒流之歷史循源與傳承。 八、舉辦科醮法會,如金籙大齋、玉籙齋醮、黃籙齋儀、羅天大醮、清醮、水醮、火醮、平安醮、謝土醮及安龍伏虎等。為地方人民上禳天災,下解地禍,護安國家境域,保佑社稷百姓。 以神算易卜推斷流年行運之禍福,氣數之興衰, 為信徒消災解厄,趨吉避凶。 黃宗師具有根深的崇道思想,主張修德行仁,及溯本追源敬天法祖,這是人類的老祖宗用以啟發人們內心真正具有的道德意識,因為有敬天畏天的思想,無形中產生自律自戒的效應,在日常生活之中,隨時隨地不離修德行仁的善念,於今之世,所以亂象滋長,社會脫序,貪暴無妄,罪惡叢生,實基於世風偏離道德的規範,因此唯有從思想上的根本淨化,才能成就一個和諧安定的社會。    

宗師府公告 逐出宗門人員

林X德 高雄旗山人 欺師背祖 逐出師門 違反宗規 背師賣道求榮 偷竊本府放置紫霞山絳衣器具 依規定撤銷太一宗壇法籙 與中華道教青年總會證書 特此公告! 蔡X宏 屏東縣人  與林X德 狼狽爲奸 此人有一件太一108星絳衣 來路可疑 且未尊師重道 背師之罪 欺師背祖 逐出師門 違反宗規 依規定撤銷太一宗壇法籙 與中華道教青年總會證書 特此公告! 還有一人 太一宗神職人員...

 祈天護國佑民入火安座朝科祈安大法會

 祈天護國佑民入火安座朝科祈安大法會   本宗祖師—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無極至聖,肇啟道元之玄玄,斡運太清之生生,開萬化之宗,貫兩儀之序,欣逢萬宇天開,安坐佳辰,九光浮瑞,十華騰輝,茲謹恭迎 太上老君 第七代宗師張陵 四十七代大真人赤蒼子 舉行開光安奉聖座儀式,同時舉辦嗣熊太一祖師殿揭牌典禮暨「祈天護國佑民安座入伙祈安大法會」。     祈求 風雨調順,四時合序,天災不生,地禍不臨。 新北市各區,各城鎮里鄰,平安富庶,百吉千祥。 全國各縣市,百姓和泰,民康物阜,社稷隆安。 景氣興旺,財經繁茂,士農工商,百業榮昌。 祭解科儀 化解年中諸事不順 解冤釋結 。   時間---國曆)民國一一二年七月十六日.   一天     農曆)一一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地點---新北市石碇區永定里蚯蚓坑19之10號   舉辦項目 太上老君 第七代宗師張陵 四十七代大真人赤蒼子安座典禮。 嗣熊太一祖師殿揭牌典禮 祈天護國佑民安座入火朝科祈安大法會。 安座開光典禮上午十一點十五日。 宗師府晚宴 宗師府內官職...

道統傳承

道教聖地雲台山

道教聖地雲台山     雲台山---太上老君授道太一的啟聖之地。 大道之祖太上老君,萬化之師,歷代以來,應時垂教,無世不出,周昭王二十七年,老君下降於四川雲台山演經說法,傳授太一大道,老君曰:「天常清,地常寧,皆太一之道也:::天有太一萬物生焉,人有太一五行用焉。」老君乃建立法度,弘法天下,創立太一宗,萬民悉化,咸歸太一之道,道德之風普揚。周昭王二十七年,下詔老君為太一宗第一代大宗師,黃史先生承太一宗第四十七代大宗師繼代掌教,民國六十五年丙辰歲創立道教雲台山,傳衍太一大道。     雲台山位於台北縣石碇鄉永定村皇帝殿東峰,其地理形勢,龍脈玄奇,星峰尊特,龍勢牽連,分枝長盛,夾從纏護,形止氣蓄,氣脈高湧而起,秀拔峻奇,應天之吉,堪為人間絕佳聖境。 雲台山自牌樓寬闊的柏油路婉延直上,沿途林木扶疏,鳥語花香,蒼翠蓊鬱的山陵,清澈滲涼的湧泉碧華如露,迴繞迂折的溪流潺潺淙淙,大羅金仙府儼然矗立在這渾然天成的聖景之中,廟貌巍峨,莊嚴肅穆,廟中供奉無極界元始天王,三清道祖,東王木公,西王金母,太極界玉皇大帝,三官大帝,五斗星君,以及地府司神太一救苦天尊,五嶽大帝等,有系統的呈現出天地之中完整的道教敬祀組織。 黃史大宗師承太上老君行教聖範,雲台山教風興行,輝映遠近,政軍首長,均曾相繼蒞臨參訪,或為國祈安為民祈福 ,並傳承四十八代宗師黃炎 持續度叫發展。 地勝而後境勝,理之必然者也,雲台山占山水之秀,浩氣凝佈。四方道侶慕道來歸,十方信士聞風來朝,實為修士鍊心養性之所,萬民朝聖祈福之庭。

製鞋業的祖師爺:孫臏

製鞋業的祖師爺:孫臏   孫臏(公元前382年∽公元前316年) 出生於(今山東省陽穀縣阿城鎮、菏澤市鄄城縣北一帶),活躍於戰國中期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孫臏原名孫伯靈,因受過臏刑故稱【孫臏】 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師承於【鬼谷子】,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齊國的霸業。 其著作有《孫臏兵法》又稱《齊孫子》 孫臏在民間享有很高的聲譽,製鞋業及鞋類零售業者皆 尊孫臏為祖師爺、祖神 虔誠奉祈 同時孫臏也是歷史有紀錄最早做【生基】的先聖,但因為保護下屬家屬不受龐涓迫害而主動現身破壞了自己的生基寶地。 唐德宗時將孫臏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孫臏為武清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本府《玄都玉京山大羅天總府(九皇神燈)》有供奉 孫臏聖像 歡迎 製鞋業 運動用品業、零售商 前來參拜請示 部份資料參考維基百科介紹_道教特約小編編輯

十一曜真君介紹

十一曜真君介紹 十一曜在道經中一般稱作"十一曜星君"或"十一曜真君" ,是指太陽帝君、太陰元君、木德歲星星君、火德熒惑星君、金德太白星君、水德辰星星君、土德鎮星星君、神首羅睺星君、神尾計都星君、天一紫煛星君和太一月孛星君。 與十一大曜相關的經典有:《洞真太上八素真經服食日月皇華訣》、《太上玉晨鬱儀結璘奔日月圖》、《太上飛步五星經》、《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訣》、《上清回神飛霄登空招五星上法 經》、《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經》、《元始天尊說十一曜大消災神咒經》、《太上洞神五星諸宿日月混常經》、《太上日月混元經》、《太上洞神五星讚》、《上清十一大曜燈儀》等。  《元始天尊說十一大曜消災神咒經》記載:當災害將起時,速繪十一曜形儀,建道場,持念本《神咒經》,即可"上消天災,保鎮帝王,下攝毒害,以度兆民。 "誠心禮拜十一曜真君,可以使得星辰順度,疾病消除,社稷安寧,人民康泰。   日宮月府  一、太陽帝君 即太陽之神,全稱「日宮太丹炎光郁明太陽帝君」、「日宮太陽帝君孝道仙王」。。 李思聰編《洞淵集》卷七稱:"日者,太陽之精,人君之象...... 日宮太陽帝君,上管周天二十八宿星君,天曹注祿壽之司,常以三元萬靈天官皆詣日宮,檢校世人罪福之目,進呈上帝,謂之陽宮生籍。 ”  二、太陰元君 即月亮之神,全稱「月宮黃華素曜元精聖后太陰元君」、"月宮太陰皇君孝道明王"。 《洞淵集》卷七稱:「月者,太陰之精,皇后大臣之象...... 月宮太陰帝君,下管五嶽、四瀆、五湖、四海、十二溪水府,並酆都羅山。 百司常以三元日,冥官僚佐皆詣月宮,校定世人生死罪福之目,呈進上帝,謂之陰宮死籍。 “   五星  一、金德太白星星君  即金星之神。 《洞淵集》卷七稱:"西方金德星君,金之精,白帝之子,主刀兵將軍肅殺之威,其精下降為雨師之神。 光照七十萬里,徑一百里,一年一周天。 星君戴星冠,躡朱履,衣皓鶴,日霞之衣,執玉筒,懸七星寶劍,垂白玉環佩,管人問金銀、銅鐵、玉石、兔、牛、馬、牲、豕、鼠、蟲、石人、石馬、霜雪之事。 ”   二、木德歲星星君  即木星之神。 《洞淵集》卷七稱:「東方木德星君,木之精。 蒼帝之子,光照三十萬里,徑一百里,十二年一周天。 真君戴星冠,躡朱履,衣青霞壽鶴之衣,執玉簡,垂七寶劍,白玉環佩。 下管人間山林、草木、龍蛇、魚鱉、水族風雷之事,木之氣直行仁和,司於有德。 ”   三、水德辰星星君  即水星之神。 《洞淵集》卷七稱:「北方水德星君,水之精。 黑帝之子,水德為天心,紫辰之星,正對崑崙之頂處。 紫微之宮,即元氣之主。...

尊道德貴

Send your story and get a chance to win cover space

道教信仰的神和仙

道教信仰的神和仙 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於其外者也。 《漢書·藝文志》 神仙信仰既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又是道教的核心內容。 道教所信仰的神仙大致可分為兩大 類,即“神”和“仙”。 神是指神祗,包括天神、地祗、地府神靈、人體之神、人鬼之神等。 其中天 神、地祗、陰府神靈、人體之神一類的“神”,是先天存在的真聖,按照《抱樸子》的說法,屬於 神異類,“非可學而得”。 (見《抱撲子內篇·論仙》) “仙”指仙真,包括仙人和真人。 道教所追求 的得道成仙的“神仙”即此。 仙真實際是經過修鍊而成的具有優異功行的傑出人物。 “神”和“仙”的 含義是不同的,她們的區別,質而言之,由天而人的是神(人鬼之神例外); 由人而天的謂仙。 神是先天的,而仙則是後天的。 “神”和“仙”在內涵上雖說有所不同,但都屬於“道”的信仰。 道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化育天地 萬物,那麼對天神、地祗等的信仰當然屬於道的信仰,並且道教最高神“三清”則直接是道氣所化。 仙真是學道、修道而得道成仙的人,自然也屬於道的信仰。 道教是一個多神信仰的宗教,有著寵大的神團體系。 給眾多的“神仙”下一個統一、確切、 全 面的定義,無疑是很困難的。 但我們可以從道教信仰的各路神仙中,窺探“神仙”之真諦。 一、天神 天神是上天之神。...

壬寅年登梯授籙奏職注意事項

壬寅年四月十四日法會神職人員注意事項 壹.武奏 文奏 神職人員 一律吃三天素齋 ! 貳.武奏神職人員保持最佳睡眠 維持精氣神! 參.武奏人員 大宗師派官開梯時 不得離開內壇! 肆.武奏人員 需準備四包紅包100元-600元不等 給予轎伕路費 代表上京赴考 也有晉爵升官之意! 伍.武奏人員於用餐時 工作人員會準備 不得離開! 陸.下轎後入刀梯監壇時 步罡入壇 領符與領奏表! 柒.奉香完後 待在壇內 不得出結界 由人員引導! 捌.登梯到達後 上香 先鋒官宣表 博杯祈天 得杯! 玖.下刀梯時 請一步一步往下 在至內壇授印蓋呈! 拾.圓滿登梯通過後...

身為華人 自己民族的宗教 不知不可

道教簡介與教義 道教之始為「大道」,起源於中國,五千年前太昊伏羲制郊禪,升荐群祠,炎帝神農謹時祀致敬於鬼神,啟發人類元始之信仰思想,成為世界最古老之宗教。逮皇帝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以道化民治國,開中國文化之始,繼而堯、舜、禹、湯、咸遵黃帝之道,敬天修禮,而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戎以禦外,祀以和內祀,形成政教合一之世。 同時,老子(太上老君或稱道德天尊)崇尚自然,順符道德,其學說普及,至道廣傳,於是,周秦之際,墨、名、法、兵、陰陽等諸家,亦相繼源自道家而輩出。東漢張道陵。承道家之理論,尊黃老而立教,設科儀、典章、制度、敬天事神,視範徒眾,奉黃帝為始祖,老子為道祖,道教始正式成為宗教,並尊張道陵為天師,一時民風淳樸,道學興盛。唐宋時期,君主多篤信道教,奉為國教,治國理民,莫不行乎以道,故政尚寬厚,君賢臣良,八荒賓服。達乎郅治。金元之際,邊族為患,屠掠甚重,道教為之溝通文化,諧和民族,居功厥偉,如王重陽大隆真一教於冀魯,邱長春遠謁成吉思汗於雪山,使大河南北之民,多獲庇護而免於難。明清以來朝代更替,國勢動盪,民間敬神祭祖之習性,仍沿道統,迄今不墬,如此,歷經五千多年的道教文化,締造成中國煇煌之歷史,亦陶鑄為亙古不變之民族性。而今,且讓我們炎黃子孫的血脈,繼續肩負起傳遞的使命,綿延不絕,直至永恆。   道教的教義 敬天法祖 天地祖先,生民之所本也。人不本乎天無以知受命之始,不本乎祖無以究歸根之宗。是以天地至善長養萬物,人本天性之善,生生不息,世世繁衍謂之天倫;祖先至親;一脈血緣,蘊育子孫,代代綿延,謂之人倫,天倫與人倫是人類傳統之根本,故敬天法祖,溯本追源,以啟發人性天賦之倫理觀念與至善的道德思想。 行教濟世 道教循乎天理,本於至善,以天利生之德,道化萬邦,善化天下,教正人心,以天理為依歸以道德為規範,棄惡歸善,修德利行,扶危救困,利濟蒼生,使民不法而治,不教而化,則邦國雍和,世界太平。又以道教傳統科儀,修齋建醮,護國佑民,誦經拜懺,祈福禳災,達悔悟罪咎,趨吉避凶,濟世利人為目的。 修道成真 修道以性命雙修為主,修性者信守「忠、孝、仁、信、和、順」為準則,修己利人,研考經藉典奧培育品德,積功累行,以「慈、檢、讓」之修真三寶,委心應物,順天應時,廣施厚與,功滿德就,為築基之備。修命則習靜服炁,採捕抽添,鍊精化氣,鍊氣化神,鍊神還虛,三元合一,五氣朝元,如此外積善功,內修命寶並內外並融,形神俱妙,達天人合一,證道成真之境。  

欺師滅祖 且止 忍不可忍 (重大公告)

近日接獲道資 經四十七代大真人發出去宗派 在舉辦奏職 用的還是是本宗字輩 模仿本宗之職 企圖混肴與本宗有關 本宗導正道門之規 從本宗分出去的此宗 從四十七代大真人授領接分支宗派 受領書中只寫稱為宗主 道統不是允許你能變自稱宗師 欺師之罪赦無可恕 犯本宗之規 未遵師重道 欺師滅祖 本宗依規於壬寅年四月十四日 奏請祖師太上老君 本宗將上疏立榜廢除此宗 往後業惡之果自負 此宗撤消後與本宗在無任何關聯  ! 對於此宗派 想要自立為王之舉 深感遺憾  一個宗派之主...